老夫子姐的文章標簽:伊拉克

<伊拉克>如果文化真的要倒,神不會來接,是人要接

你如果站在那根斷裂的柱子前面——就是巴格達街頭那座叫 Saving Iraqi Culture 的雕塑,你可能會問一句很直接的話:「為什麼下面撐著的是人的手?不是神,不是獅子,不是什麼傳說裡的大怪獸?」

<伊拉克>這根柱子快倒了,但故事還在繼續 Saving Iraqi Culture

在巴格達街頭,有一座雕塑。一根斷裂的蘇美爾泥板柱,像是隨時會倒下,底下五隻手從不同方向伸出來接著。

<伊拉克>巴別塔:從一座塔開始,人類學會了誤解彼此

傳說裡,人在那時候還沒有語言的隔閡。全世界只說一種話,彼此明白,合作無礙。那時他們來到示拿地,決定要蓋一座高塔,塔要一直往上,一直高到可以碰到神。
「這樣我們就不會被分散,大家會記得我們的名字。」
但神不這麼想。

<伊拉克>吉爾伽美什:尋找永生的國王,人類歷史上最早被記錄下來的英雄

他是烏魯克之王,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
名字叫吉爾伽美什,是人類歷史上最早被記錄下來的英雄。

<伊拉克>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是真實還是傳說?

在古巴比倫,有一個關於愛與思念的傳說。

<伊拉克>為何我們需要更多聲音,而不是更大的聲音?

社群時代,我們都很會說話,卻越來越聽不到彼此?
為什麼所有立場都在吶喊,卻少有人願意對話?

<伊拉克>文明的重量:當我們無法啟程時,為何仍要記得那裡?

當戰爭新聞佔滿版面,我們是否還能談旅行?
當我們無法啟程時,為何仍要記得那裡?
你有沒有想過,當新聞不斷播放爆炸與戰火的畫面、當國際局勢混亂不明,我們是否還有資格談旅行?

[伊拉克旅行]塵土之上,信仰之中—從廢墟、信仰,到重建之途

來到伊拉克,不只是追逐光鮮的旅遊記憶,也看見歷史如何在塵土與傷痕中,緩慢地、頑強地呼吸。這是一片曾經叫做「文明起源」的土地,蘇美爾、巴比倫、亞述,都在這裡留下了人類文明的第一步:城市、文字與神的痕跡。然而我們今日眼前的城市景象,卻如剛從災後甦醒——戰爭走遠了,廢墟卻伴隨人的生活。

[伊拉克旅行]首都巴格達:在灰燼與書頁之間呼吸的城市

這是一座曾經為世界照明的城市。巴格達,阿拔斯王朝的智慧之都,如今在塵土與重建工地之間,仍殘留著古文明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