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爾罕 Samarkand

歷史古城撒馬爾罕以藝術、建築、城市結構呈現出13世紀迄今中亞文化與政治歷史的最重要時期。從地中海到印度次大陸,比比卡清真寺與列基斯坦廣場的伊斯蘭建築發展上扮演啟發性的角色。

撒馬爾罕是世界文化熔爐與十字路口的歷史古城,開始於西元前七世紀古代的阿弗拉西亞(Afrasiab遺址中尚能看到殘跡)。最偉大的發展時期為西元後14世紀至15世紀帖木兒王朝時期,主要的建築物為列基斯坦清真寺與宗教學院(Registan Mosque and madrasas),比比卡儂清真寺(Bibi-khanum Mosque),謝克新達(Shakhi-Zinda)與古爾埃米爾(Gur-Emie)建築及兀魯伯(Ulugh=Beg)天文觀測台。這些建築物是伊斯蘭文文化創造力的精典之作。

  以上的敍述為2001年UNESCO評審委員的綜合評語,非常確切的點出了撤馬爾罕在古代絲路與現今狀況的重要性與獨特性。

  帖木兒以撒馬爾罕為建國的國都,對美麗的撒馬爾罕的早期記載是由亨利三世的駐撒馬爾爾罕大使克拉維約(Ruy Gonzalez de Cavijo)完成的,他擔任大使的時間從西元後1403至1406年。他發現這座城市處於不斷的建設中“帖木兒為紀念他岳母而建造的清真寺,剛一完工就發現大門有缺點,他說門框太低,必須拆掉重作”帖木兒是一位偉大的建築師,而且苛求完美,“儘管帖木兒已經年老,且身體虛弱,幾乎睜不開眼,簡直站不起來,只能坐著轎子被抬來抬去,但他然決心監督這座清真寺的重建工作”。
  
  撒馬爾罕這座城市被周長8公里的深溝和高牆環繞(請比較目前以色列耶路撒冷蘇城周長只有4公里),從城門有路通向市中心,市中心是一個巨大的圓頂市場,手工藝人因不同產品項目被集中在不同市場中。儘管撒馬爾罕城在不停的施工,綠化仍然很好,每家每戶都有一個花園,從札拉夫尚河引渠灌溉,大樹冠的懸鈴木形成濃密的樹蔭,點綴著高高的楊柳樹與果樹。在市區很多噴泉和水池為當地居民和旅客增添了涼爽與舒適的感覺“。”城牆之外,同樣的綠色和灌溉區向外擴展,以容納不斷增長的人口,帖木兒本人親自監督營建了兩個大花園:「新花園」“和”「悅心花園」“。他在這裏招待了克拉維約等大使。”帖木兒的軍事行動好像是為美化與充實撒馬爾罕城而發動的“,他不但搶走財寶,也俘虜手工藝工人,他從印度波斯和敍利亞抓來製瓦工、建築師、寶石雕琢工人、玻制造工、畫師……在他的監督下建造了如此美麗漂亮的撒馬爾罕城”。

  “帖木兒在果園中招待客人,果園中有很多小巧玲瓏的帳篷為他們遮擋陽光。這些果園都是四周築牆的封閉式建築,大門樣式單一而雄偉壯觀,它們是優美的磚砌建築,用金黃色和藍色琉璃瓦裝飾。圍牆之內有果樹遮蔭,還有彎曲的小徑和安裝有噴泉的方形水池,水上面飄浮著美麗的紅蘋果,很多帳篷掛著彩色掛毯遮蔭。這些掛毯花樣繁多,有一些綉花圖樣精美,另一些則蕳樸大方”。

  克拉維約的《出使帖木兒帝國》非常詳盡的讓我可以了解當時帖木兒王朝最鼎峯的撒馬爾等城市的情況,可以在他的敍述中,不管街道、噴水池、果園或城市人民生活的水準在使節任期中都是驚嘆號的結尾,尤其是帖木兒招待賓客所用的器皿不是純銀就是鍍金的,所擺出排場是當時歐洲國家所望塵莫及的,宮廷之內的生活是如此的奢華,每一處給人的印象幾乎都體現整個王朝處于鼎盛時期的東方世界的奢華。

  遊客在列基斯坦廣場中如陶醉在帖木兒王朝時期精美絕倫的伊斯蘭建築中,時間雖然已去600年,時光的流逝在此建築群中似乎是停格的狀況,尤其是仰頭觀看ㄇ字形門楣上的人像(在太陽光芒中)與獅像(有老虎花紋)的裝飾像,您會納悶這不是伊斯蘭建築嗎?伊斯蘭建築不是不允許有人物或動物的圖騰嗎?翻開書籍對此畫像的解釋也不全然能充分了解,只能說這是祆教的遺風,此地在伊斯蘭教接受前是流行祆教,人像外部的光芒代表太陽的光芒,人像與太陽的光芒代表温暖,光明與善意(good will)。

  在撒馬爾罕您將會參觀帖木兒家族的墓地,內部的說明圖表詳細的列出家族們的相關位置,帖木兒的墓是最大且是用和闐的墨玉雕成的,您更納悶在帖木兒的故鄉夏克里希亞布茲(shakhrisabz)不是也有一個UNESCO所列的帖木兒墓嗎?這樣不是鬧雙胞嗎?事實上在夏克里希亞茲的帖木兒墓是衣冠塚,表示帖木兒生於斯葬於斯,突顯土地與臍帶的關係,強調夏克里希亞茲故鄉對帖本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