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玩家俱樂部
|
哈薩克斯坦與阿拉木圖
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是中亞五國中幅員最廣的國家,土地面積272.49萬平方公里,人口僅1600萬(台灣面積僅3.6萬平方公里)可想見其面積之大,真正是地廣人稀。
什麼時候開始有哈薩克族,約是在西元後15世紀,哈薩克人才建立哈薩克汗國。歷史上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西元後1237 – 1256年)在額爾濟斯河草原建立了金帳汗國,原居民均處在金帳汗國的統治之下。14世紀初金帳汗國分裂成蘭帳汗國與白帳汗國。14世紀末,金帳汗國衰落,白帳汗國逐漸增強,西元後1428年白帳汗國瓦解,居民大部份歸附阿布海爾汗國。哈薩克汗國是由原白帳汗國成員-克烈汗和賈尼別克汗在反抗阿布海爾汗國失敗後率部東遷至楚河和塔拉斯河流域,於西元後1456年建立,使「哈薩克」成為該民族的正式稱謂。阿拉木圖(Almaty,阿爾馬地)在哈薩克語是蘋果的意思。
阿拉木圖國際機場
哈薩克斯坦由130個民族構成,眾多民族中又可區分原生民族和外來遷入的民族(在西元後19 – 20世紀),原生民族包含了古代的塞種、月氏、烏孫、康居、阿蘭、咄陸、突騎施、葛邏祿、鐵勒、欽察、乃蠻、克烈、阿爾根、瓦克、弘克剌、札剌亦兒、阿里欽和其它部落的集合體,可以說囊括了古代書籍中所知道的西域各部落(小國)的所有民族的名稱。在民族的融合中,又形成了3個民族地域團體,即大、中、小「玉茲」。「玉茲」是集部落聯盟形式和行政管理制度於一身的特有形式,每一位哈薩克人都知道自己屬於那一個玉茲。
外來民族包含:俄羅斯族、德意志族、烏克蘭族、白俄羅斯族、韃靼族、車臣族、印古什族、巴爾卡爾族、卡拉恰耶夫族、卡爾梅克族、烏茲別克族、朝鮮族、東干族、波蘭族等。
英雄紀念碑
外來民族的遷入是反映哈薩克斯坦從19世紀以來政治力量的延伸,19世紀沙皇俄國對哈薩克這塊廣大的區域塊完全掌控,有五次的大規模移民運動,第一次的移民潮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的軍隊進軍中亞,軍人眷屬、哥薩克與俄羅斯西部地區的農民隨著軍隊移民。第二次移民時間為20世紀20 – 30年代間,蘇聯(共產黨時期)工業化時期。第三次移民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大批企業疏散至哈薩克斯坦,大批工人、工程人員遷徙而來。第四次移民潮在20世紀50年代蘇聯大墾荒時期,哈薩克斯坦是蘇聯政府的墾荒重點地區。第五次移民潮是逆向移民,發生在蘇聯解體,哈薩克斯坦獨立後,大批俄羅斯人離開哈薩克斯坦;綜觀之,前四次為移入移民潮,第五次為移出移民潮。
簡單敘述哈薩克斯坦的民族狀況,您可以扼要的了解哈薩克民族的複雜性,自從哈薩克斯坦獨立之後,面臨的「國籍問題」、「移出與移入」的移民問題、「國籍、族裔」的利益衝突問題、「國家文字」的確立問題...等均是研究「族群、族裔」、「國族、國籍」非常好的議題。
阿拉木圖 – 做彌撒的東正教徒
就旅遊立場的切入,您在哈薩克斯坦所接觸的司機與導遊,有可能是俄羅斯族裔的,全國人口約1,600萬人,俄羅斯裔與說俄語的居民共約600萬人,約占1/3的人口,獨立前,俄羅斯人居國家領導地位,獨立後,俄羅斯族基本上被排除在各機構的主要領導階層之外,也就是獨立前,獨立後「一覺醒來變成外國公民」,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俄羅斯族,情何以堪?但現實的局面已成事實,就這一點我問導遊:「您能再擁有俄國國籍嗎?」,回答我,「隨時可返回羅斯取得俄國籍」。
獨立後,俄羅斯裔(含說俄語的居民)形成另一波移出的民潮,移出的居民有2/3去了俄羅斯,其餘去了烏克蘭、白俄羅斯、德國、以色列、美國...外移的人口多數是知識份子,科學家、工程師、管理人員、醫師、教師...等專業人才。移出的原因可歸於經濟原因與對未來發展的前景不看好。人員的流失曾帶給哈薩克斯坦獨立之後國家不利的影響。筆者從2002年之後每年均前往哈薩克斯坦旅遊,以所接觸在阿拉木圖的城市來說,非常多的中國餐廳經營者在2000年前往中亞開拓餐廳事務,他們的回答都說,阿拉木圖的餐廳事業蒸蒸日上,且阿拉木圖市區的地價比較從2001年到2008年已翻了三番,每家中國餐廳在阿拉木圖都欣欣向榮。
阿拉木圖 – 公園一角
隨著哈薩克斯坦石化事業未來的發展前景的看好,石油、天然氣工業的開採,運輸管道的建立,吸引非常多知名的廠商與技術人員前往哈薩克斯坦卡位,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氣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總生產值的1/3,而未來石化工業的產值,隨著技術的精進,將更加大幅提升,石化事業在哈薩克斯坦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哈薩克斯坦不僅在歷史上以哈薩克草原的景觀呈現,更以新絲路聯結的舞台,注入石化的資源與其他自然資源,輔以豐富的旅遊資源。您在哈薩克斯坦的舊都阿拉木圖可感受到一股商業氣息的彌漫,行人來去匆匆,具備大城市的條件,而不是沒落中的絲路古鎮。阿拉木圖市位於新西伯利亞-塔什干鐵路幹線上,通向比什凱克和中國新疆的交通樞紐,是新絲路的聯接點。哈薩克斯坦國家未來的開花結果是指日可待的。
阿拉木圖 – 法國商務辦事處
在阿拉木圖的市中心,可看到二戰英雄紀念碑,在二戰期間,哈薩克共和國當時全國人口620萬人,直接參戰的有120萬人,被動員參加軍事勞動的人口有67萬人,戰爭期間被俘、失蹤、死亡的哈薩克人有41萬人,約占上前線總人口的1/3,由上述數字您可以了解哈薩克人在二戰時期的犠牲和為蘇聯的貢獻與付出。英雄紀念碑,英雄的形象,剛毅、堅忍,嚴峻有點類似科幻電影星際大戰中武士的造形,深具現代與前衛感。
哈薩克獨立紀念碑旁邊的花圃
二戰期間,哈薩克人口結構產生重大的變革,除了上述為國犠牲的41萬軍人之外,另外有150萬人因各種原因被疏散到哈薩克斯坦,其中54萬人是隨企業疏散來此,10萬的波蘭人因不受蘇聨當局信任而強迫驅散定居於此,51萬的高加索人是因蘇聯政府的懲罰處置遷居於此,另外尚有德意志族、韃靼族、白俄羅斯族,甚至東方朝鮮族,在蘇聯當局的考量之下,認為忠誠度不足而疏散,流放至哈薩克斯坦,這也是為什麼哈薩克斯坦獨立後面臨巨大的種族、民族、國族與國籍的問題。
獨立至今(2009)將近快一代的時間,紛擾的民族間磨合利益問題己趨緩和。阿拉木圖二戰英雄紀念碑公園內有一木造東正教派的基督升天教堂,建造已有150年歷史,是俄羅斯裔的宗教聚會地,公園內的鬱金香,花團錦簇,整理得非常乾淨、清潔。教堂旁邊還有一座樂器博物館,館內除了展示從古至今的樂器外,另外有石人偶像(突厥族在皈依伊斯蘭教的圖騰,敘述在布蘭那塔一文中),2005年拜訪時,管理者為一能說中文來自新疆的哈薩克老人,還會玩多種樂器,自然流露出豪邁開朗的草原民族個性,可惜在2008年再拜訪時,老人已走了,留下照片作紀念。
樂器博物館
樂器博物館 – 民謠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