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 布蘭那塔 - 李白的出生地 碎葉城

布蘭那塔(Burana Tower)曾經在2001年被UNESCO列入觀察名單,布蘭那塔及其遺址區是在吉爾吉斯坦首都比什凱克(Bishkek)前往伊塞克湖(Issyk Kul Lake)的途中。

在春天沿著丘陵草原前進,碧野田疇,不知名的小花開滿田野,沿途呼吸沒有工業污染的清新氣息,住在城市許久的們有多久未接觸如此遼闊且綠意的大地。

當導遊在途中下車,摘檢一束“野草”問我們這是什麼花草時,大夥兒臉上一陣茫然,久居台灣“未經世面”的我們,沒有一人回答出來,導遊笑笑的回答:說這是“野生大麻”。左看看右看看,道路兩旁都是長的一樣的“野草”,導遊再說“只能看看,不能帶進城裏”。布那蘭塔建在西元後十一世紀,磚造建築,約有25公尺高,在整個景觀中非常突兀,此建築物是伊斯蘭教的叫拜樓也兼瞭望塔台的功能。

IssykKulLake.jpg

伊塞克湖(Issyk Kul Lake)

從2001年開始後在此區域作大規模的考古與修復,在布那蘭塔後面的廢墟土堆中挖掘不少的古物(現地有一小規模的博物館,可惜博物館內不允許拍照)。建設布蘭那塔的時期史書稱作黑汗王朝,又稱作可汗王朝,現今學者稱作喀喇汗王朝(Qara Khanids),統治時間約為西元後999年~1212年,區域包括新疆與中亞東部,喀喇汗王朝在西元後十一世紀又分裂為西部喀喇汗王朝,一直到西元後1212年被花拉子模王朝所滅。喀喇汗王朝曾建都於八拉沙袞(Balasagun),烏茲根,喀什噶爾等。

在伊斯蘭教歷史中,曾記述突厥王朝率20萬帳接受了伊斯蘭教,此段傳教的佳話指的就是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的君王在信奉伊斯蘭教之後,稱號之下再加上阿拉伯名字稱號,喀喇汗王朝成為伊斯蘭帝國外接受伊斯蘭教的王朝,此時期中以阿拉伯字母替代了以粟特字母書寫的回鶻字母,為突厥民族大規模伊斯蘭化作奠基。雖然喀喇汗王朝是操突厥語的民族建立的第一個穆斯林王朝,但與當時華夏地區的宋朝有密切的關係,保存東方王朝的特色,可在出土的諸汗錢幣上看出。

八拉沙袞到底在何處,就在布蘭塔附近不遠,八拉沙袞曾經為喀喇汗王朝政治’軍事都城,現在在原址只是一堆土丘,難以想像當時的盛況。唐朝詩人李白出生在何處,如果回答說出生在吉爾吉斯坦,您一定說:不會吧,怎麼會?照現在國藉法採屬地主義者,出生地即是國藉地,不要緊張,唐朝時期的版圖,吉爾吉斯屬於西域都護管轄範圍,當然有非常多的李白出生地版本,如“出生在西域”、“出生在坦羅斯”、“出生在俄屬中亞細亞”、“出生在中亞細亞的碎葉城"。

中亞細亞的碎葉城就在布蘭那塔附近的碎葉(Suyab),Suyab唸起來還有點像碎葉,很可惜碎葉城確切的位置並不是十分確定,當地只有一戶人家而且無從問起,只好說李白的出生地在布蘭那塔附近。

Suyab.jpg

碎葉(Suyab)

布蘭那塔附近收集了非常多的石人雕像,石人像頂端刻人的面像輪廓,中亞石人像的墓葬文化,可追溯至西元前1800年的青銅時代早期文化,從考古的證據得知當時人在墓前,居址或祭祀地建造大型石雕一般利用天然石頭,高約0.5公尺~2公尺,上面用簡單雕刻面目猙獰的鬼神或怪獸,用以鎮邪,避厄與祈福。布蘭那塔旁的石人像,頂端人面形雕刻,可愛純真,所用石材為石灰岩,從石灰岩化的程度看來似乎雕刻的時間未超過2000年,原來的石人均放在墓的前面,是守衛(靈魂的捍衛),身份(尊貴的),記錄(戰爭殺敵人的記錄),標記(墓地標示物)。真正的功能性只能說是薩滿巫術的一種象徵符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突厥人信仰伊斯蘭教之後,此種石人的墓葬文化也隨之不再使用。石人的雕像也可在哈薩克的阿爾馬地(Almaty)樂器博物館內看到,可以知道中亞的石人墓葬文化分佈的區域範圍非常廣濶,從哈薩克草原一直到阿爾泰山。

布蘭那塔附近幾乎無住家,偶而會有小牧童出現,牧童的青澀,純真的稚容反映出吉爾吉斯坦非常樸實,踏實,基礎的農牧業。作為旅遊者在這樣的青山綠意中,去感受歷史上武俠小說中,西域天山山脈尋找“天山雪蓮”的意境,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西元後648年,唐朝遷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城並置龜茲、于闐(今和田)疏勒、碎葉(今吉爾吉斯的托馬克)、四軍陣作為絲路北道最大城邦與安西都護府的所在地,這樣的解釋,您可了解李白時期,碎葉城為唐朝時期國家的領地,也就沒有李白是突厥人還是漢族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