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饢

in

在新疆有這麼一句順口溜“一天不吃饢,心裡就發慌;兩天不吃饢,腿子如篩糠(比喻腿發抖打顫);三天不吃饢,敢罵老達當(爹);四天不吃饢,準備拆房樑;五天不吃饢,就拜麻紮(墳墓)王”,雖然是個誇飾的表現,但由此可以看出饢在新疆的地位。


02 DSCF7564.JPG

走在新疆的街上有攤販的地方,或是在巴扎(市集),亦或是在某些住宅區的巷口,總會看到一堆的人排隊等著買饢,不論是早上、中午,或是晚上。這些饢,有的小小胖胖的如貝果(Bagel),有的大大薄薄的如披薩的餅皮,當然有的甚至比披薩的餅皮還要大上許多;有的咬起來硬如石頭,撥也撥不動;有的皮脆香酥,相當可口。這些通通都被稱為饢,據說饢在新疆大約有五十多種,每一種口感都不盡相同,名稱也都不同,但它們大致上都是用發酵的麵糰製作出來的,只是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不同調配物,像鹽、雞蛋、牛奶、芝麻、清油等等的變換組合,最後再放入炕中燒烤而成。

03 DSCF7567.JPG

“饢”是波斯語,最早是由波斯傳入新疆的,而在中亞的阿拉伯半島、土耳其、小亞細亞,南亞印度等地也都有它的蹤跡。考古人員在新疆的高昌古城阿斯塔拉的古墓群中一俱約1200年前的乾屍的陪葬品中發現了饢,可以證明它的歷史相當久遠。饢之所以可以長期倍受重視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在於它的久放不壞、攜帶方便,有些饢買的時候雖然極硬,但經水一泡後便可食用。一位新疆人開玩笑說“以前出遠門帶上饢,等到用餐時找到河邊,把饢往上游一拋,開始洗手、洗臉,等到盥洗梳理好後,饢順流而下到你手邊時正好浸軟了可以享用”。據說當年唐三藏西天取經時,有好一段路也是由攜饢而行的。在大絲路上如此多的商旅,在遙遠的路程上來來往往,為了方便解決旅程上的糧食問題,饢因而被重視、被傳播使用而遍布各地流傳至今,在新疆也成為了人民不可缺的主要糧食之一。


04 DSCF6670.JPG

最後,關於饢對新疆人可以重要到什麼程度呢?從新疆的一位著名歌手肖凱提努爾買買堤唱的“阿克蘇的饢”這首歌曲中就可以很具體的體會了(阿克蘇:地名,位於天山之南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以下連結到大陸的優酷網Youku.com)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5MTQxODMy.html

歌詞內容:
每當看見東升的太陽 就想起了阿克蘇的圓饢 圓圓的饢 圓圓的饢 太陽一樣圓圓的饢
每當看見天邊的月亮 就想起了阿克蘇的圓饢 圓圓的饢 圓圓的饢 月亮一樣圓圓的饢
父親那雙築天築地的手 伴我入夢鄉 母親那顆溫情滿愛的心 伴我去遠方
太陽一樣的饢 饢一樣的太陽 阿克蘇的圓饢 是我圓圓的夢想
月亮一樣的饢 饢一樣的月亮 百十來個身上藏 策馬中華好兒郎

阿克蘇饢美名揚 脆酥焦黃 香味長 艾曼克饢中王 大如車輪是庫車饢
拖克西小二郎 壯如茶杯口味強 最愛的是那格古饢 大伙都叫它窩窩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