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艾羅拉石窟,如果時間充裕,建議先拜訪耆那教區,因為耆那教區是獨立區塊,需步行約一公里,2008年4月,原先的步道被雨季洪水沖毀,現在只能走大路,因此無路樹等遮蔽物,如果九點之後太陽出來,是十分炎熱的酷刑。
南印度拉拉是全印度知識水準最高的地方,人種,人文,水文,地理,氣候,習俗,飲食皆迴異於北方,因為南北印的距離長達2900公里,比台北到東京還遠。來到這裡,最有名的就是航行於洄水(Backwater)上的船屋,船上套房客廳廚房一應俱全。
世界知名的national geographic,選出人生50個必去的旅遊點,位於南印度的喀拉拉省Kerala在其〔Paradise Found]的領域裡入列.
我為農曆年想去北印的朋友以照片介紹幾個特色景點,今天先介紹風之宮殿。
捷布風之宮殿是歷任捷布王公住所,其迷人主因為那953扇窗,無論站在宮殿任何角落,都可感受到風吹進來,這也是它名稱的由來。
如果要調查全世界最多人膜拜的樹木,我想位於印度國家的鹿野苑菩提樹是當之無愧,從西元前5世紀釋迦牟尼從這棵菩提樹下頓悟之後,菩提樹就與佛教結下共生的結構,被佛教徒稱為聖樹。
今年由新加坡航空協力,前往南印度的最後機會。喀拉拉省一向是歐洲客前往印度渡假的天堂,台灣由於班機因素,較少人前往.有別於北印度貧富差距大,鐵公路誤點及長程拉車帶來的負面因素,南印度呈現出高水準的印度生活風貌.
與阿姜陀石窟並列為印度石窟藝術代表作的艾羅拉石窟,1983年登錄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unesco),它位於印度奧蘭卡巴(Aurangabad)附近。艾羅拉石窟的開鑿年代比阿姜陀石窟來得晚些,34座石窟區分為佛教、印度教、耆那教三種。
4月中旬參加印度-台北協會舉辦的印度旅遊講座,由印度駐台副會長親自解說總體的印度介紹.過去台灣人對印度的印象就是〔印度去過一次就好,悶熱/塞車/拉肚子/文盲/髒亂〕;這就是台灣人出團最多的北印度金三角最大的認知.
大部份人對喀什米爾都不熟,只知道那裡出產的羊毛是極品.在此,特地轉載來自維基百科的介紹,讓大家初步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