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匹亞什麼也不長?

「什麼也不長,沒雨水,沒河流」——這是外界對衣索匹亞的誤解,也是歷史上無數援助歌曲的開場詞。

然而,衣索匹亞其實坐擁非洲最肥沃的高地與最豐沛的雨量,孕育出超過八千萬人口的糧食與文化。是誰選擇遺忘她的豐饒?又是誰定義了她的飢餓?讓我們走一遭衣索匹亞,親身打破這些穿越世代的刻板印象。

曾幾何時,衣索匹亞的名字與饑荒緊緊相連。「We Are The World」唱出全球的悲憫,但那僅是歷史裡的一頁,還是外界選擇注視的唯一畫面。其實,衣索匹亞的高地區域不僅雨水豐沛,還擁有跨國河流的源頭與超過十二座大型湖泊。她是非洲東半部最富饒的農業大地,卻被簡化成一幅乾涸的畫像。真正毀滅性的饑荒,源於政治與權力的拒絕:1974年皇帝時期的政局崩解,1985年軍政府的刻意封鎖援助。這些苦難非因氣候,而是來自人禍。如今,自1991年政治局勢相對穩定以來,衣索匹亞的農業與經濟逐漸復甦,攝影家與旅行者的目光也再次投注於這塊土地。

是時候修正我們的視角,讓目睹真相成為責任——而非慈善的憐憫。衣索匹亞,從來不是「什麼也不長」,她只是太少被真誠地理解。

參考行程:
12/21黃建忠-衣索匹亞文化瑰寶15日
http://travelers.tw/trip/4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