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玩家俱樂部
|
中東地區,到底是甚麼?
(圖:埃及蘇伊士運河是紅海通往地中海咽喉)
中東新聞從春節前到現在,幾乎天天在焦點報導的情況。我用力推廣中東地區旅遊十多年來,期間雖然大小事件不斷,然而在台灣媒體如此熱門,嚴格說是不多。
可預期它的美景又將埋沒在戰亂新聞背後一陣子爬不出來了,我找了些看過的文章與筆記,藉新聞熱度再次分享,政治與評論不是我專長,本文僅為讓大家了解,中東地區為何是各強權如此之重視與必爭之地。
這塊介於東方與西方、歐、亞、非交接處之間,現在稱作中東的廣大地域,乃屬於約十三億信眾的伊斯蘭教的大本營。有著久遠古老又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我們熟悉的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帝國、希臘羅馬、拜占廷帝國都在這裡,各種觀念、商貨、包括部隊都從這裡輻射出去!
這地方也是阿拉丁、阿里巴巴等令人心懭神怡的童話的誕生地、三大一神教的朝聖地、字母的發源地、中國通歐洲大絲路最重要的中繼站,許多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亞述、巴比倫、腓尼基、波斯、希臘與羅馬各民族,留下了豐富古蹟,傳奇史詩、聖經故事,生態與景致。
然而,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因著宗教與石油,這裡也是西方勢力的衝擊所在,冷戰、熱戰與距離,為它披上神祕面紗,也幾乎被埋沒在媒體無止盡的戰亂畫面與西方學者的「穆罕默德創立了一個一手持彎刀,一手拿《古蘭經》的暴力宗教」形象裡,長期扭曲我們對中東與伊斯蘭教的觀感。
信奉著因斷食、禁忌、聖戰等嚴格的戒律而為世人所知的伊斯蘭宗教;西元第七世紀崛起於阿拉伯半島,創造了中世紀的強盛帝國和瑰麗文明,歷經一千四百多年的漫漫悠長,至今散佈在這個世界最貧瘠的土壤之上。
伊斯蘭在本質上崇尚生命和信仰的平等,嚮往精神的內在探索和自我實現,一如我們熟知且引為風尚的伊斯蘭蘇非 (Sufism) 教派,旋轉苦行僧,透過音樂和舞蹈的律動,反覆輪轉軀體、探求更高層次的性靈,神秘而溫潤,舉世聞名。
背負著複雜的歷史變遷和動人的文化資產,伊斯蘭世界也在尋找和平的契機和自我認同,民主普世化的價值在此已漸次風起雲湧,非常值得我們探索與關心,我們應該多了解伊斯蘭世界!
到底是甚麼「中東」?
「中東」,是個非常特殊的名詞,我找出一些有關中東正名的文章與大家分享心得。
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Holford John McCkinder)曾說:「中東是世界樞機地裡的一個『世界島』,是歐、亞、非三大洲的屋脊,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二次世界大戰德、日、義三國軸心同盟相約在中東會師,欲平分歐亞,幸並未得逞。」
「中東」一辭,究竟是甚麼意思?範疇與其所涵蓋的國家有哪些呢?以前中東的範疇並未定論,簡單的說,即泛指地中海以東、俄羅斯以南、中國新疆以西、亞丁灣及阿拉伯海以北地區,埃及、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約旦、敘利亞、黎巴嫩、阿富汗和巴勒斯坦等十三個獨立國家。就地域政治關係而論,賽普勒斯亦可包括在內。
伊斯蘭教自七世紀在阿拉伯半島興起,1307年,土耳其鄂圖曼(Ottoman)帝國崛起,十六世紀進入全盛時代。「中東」定名,應追溯到十八世紀。到了十八世紀,大不列顛帝國工業革命成功,隨著工商企業的推展,形成「國協」,稱霸世界,號稱「日不落帝國」。唐寧街的外交藍圖,以位於伊斯坦堡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鄂圖曼帝國為中心,以此地域及近鄰地區劃分為「中東」、「近東」及「遠東」。
依據《大英百科全書》詮釋:
中東--指在印度次大陸、巴勒斯坦以西的西南亞,包括北非沿岸、地中海、紅海和波斯灣阿拉伯地區。
近東--指土耳其,包括巴爾幹半島。
遠東--指太平洋地區的中國、韓國、中南半島以及太平洋地區的所有島嶼。
印度次大陸是大英帝國皇冠上的珍珠;而鄂圖曼帝國瓦解後,「近東」一辭已不再使用。
當時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稱霸世界三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洋「三S」航路----「蘇伊士」(Suez)、「新加坡」(Singapore)到「上海」(shanghai),全都在大英帝國掌控之下。後因德國主建「三B」線鐵路,從「柏林」(Berlin)經「巴格達」(Baghdad)貫通「博斯普魯斯海峽」,擺明向英國嚴重挑釁,對英國的海上霸權構成威脅,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英帝國的海軍自蘇伊士運河撤離,大英帝國國力從此一蹶不振。
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埃及、摩洛哥、利比亞、突尼西亞、蘇丹、索馬利亞、茅利塔尼亞和吉浦地等九國,都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不僅在宗教上,即使在歷史上、血緣上、語言上和文化上,都與地處西南的阿拉伯國家相同。因此,國際問題研究學者專家在探討「中東」問題時都把這九個北非國家一同算進去。
中東地區連結歐、亞、非三大洲,不僅是不同民族國家的交彙點,也是東西交通的樞紐。海運方面:中東國家控制了世界各國海運必經的一條運河和六條海峽,舉足輕重。從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尼爾海峽,都在土耳其的控制之下,若土耳封鎖這兩個海峽,則黑海和第珠海之間的海上運輸將完全被切斷,而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黑海艦隊也將被困在黑海而無法動彈。
西非的摩洛哥扼守著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直布羅陀海峽,埃及則控制著地中海通往紅海的蘇伊士運河,葉門也掌控著紅海通往印度洋的曼德普海峽這條海道的要衝,只要將任何一處堵塞,世界各國從印度洋到大西洋之間的海運,究必須遠道繞過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航程增多數千浬。
阿卡巴海峽為埃及、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所共有。一九六七年,納塞下令封鎖阿卡巴灣,六日戰爭阿拉伯被以色列重創,至今紛爭未停。作為波斯灣(現在稱作海灣)咽喉的荷姆茲海峽,由伊朗和阿曼控制。波斯灣出產的石油,每天一千多萬桶,經由這個海峽通往世界各地。若伊朗或阿曼下令封鎖,全世界能源將立即被切斷,全球經濟將急速下滑。
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期間,若伊朗未同意美國軍艦經此海峽航入波斯灣,則美國不可能再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擊潰伊拉克,收復科威特。
陸運方面:從亞洲經土耳其,越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歐洲的巴爾幹半島;從亞洲經過以色列、埃及的西奈半島,越過蘇伊士運河,進入非洲大陸,再從非洲的摩洛哥,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歐洲西班牙的伊比利安半島。
空運方面:從亞洲到非洲,或從亞洲到歐洲,都須經過阿拉伯班半島,而阿拉伯半島上的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已成為歐、亞、非三大洲的空運中繼站。
中東地區盛產石油,據專家估計,全球石油蘊藏量約為六千七百億桶,其中百分之五十五約三千七百億桶蘊藏在中東地區,甚具影響力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石油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也是甚多名民生必需品如化妝品、牙刷牙膏等的原料,美國視此為「黑金」。一旦石油不能再持續供應,則陸、海、空交通勢必全部癱瘓,工業頹廢,民不聊生。這在二十一世紀人類生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二00一年「九一一」事件發生以來,美國布希總統一再指明要再度揮兵「邪惡敵國」伊拉克,剷除海珊,這些活動都需要得到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等海灣國家支持。
中東地區自有史以來,一直動亂不安,猶太民族與阿拉伯民族千百年來水火不容,伊斯蘭教各教派互爭雄長,而西方國家垂涎此一地區的「黑金」,動輒五以武力界素,戰亂迭起,永無寧日。
中東阿拉伯地區距離我們雖近,但是台灣與此地區接觸少,多數的資訊來自媒體的政治報導,因此,長期以來無法揭開其神秘面紗與複雜的內涵。
我從事旅行推廣,多以介紹文化景觀為主,其他能做能說的有限,尤其是複雜的國際紛爭。然而從最近這麼的新聞中,或許大家多少可以更了解中東地理的重要性,還有當地人民的改變與現況也是我們可以多加關懷的。
- 老夫子 旅遊Blog
- Login to post comments
- 8686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