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玩家俱樂部
|
[詩人的故鄉]突尼西亞綠洲棗都-吐澤Tozeur(上)
一首傳唱於突尼西亞的老歌《美麗的撒哈拉》(Ya zin al Sahra),盡情地讚頌了沙漠之美 :
多麼美麗的金沙啊!
鹽湖、微風……,
蹬羚優雅地跳躍著。
綠洲的夕照是如此美麗,
花朵醉人的芬芳飄來……
棕櫚樹上的椰棗,就像愛人的膚色一樣。
當你品嚐椰棗時,所有的心痛都會被撫平。
綠洲,就像穿著絲綢洋裝的女人,
像月亮一般美麗。
沙漠中純潔的女人,生活在屬於她的傳統中。
廣袤無垠的撒哈拉沙漠、壯觀的吉利特鹽湖(Chott el-Jerid)、生機盎然的綠洲、甜蜜的椰棗、以及游牧的貝都因人與柏柏人……,不斷引發著旅人的遐思。而吐澤,就是這些探險的起點。
吐澤(Tozeur)位於突尼西亞西南部吉利特鹽湖邊緣,有「鹽湖明珠」之稱,是一座擁有三萬多人的綠洲城市。吐澤周邊鋪展著全突尼西亞最美麗的棕櫚樹林,據統計多達二十五萬棵。棕櫚樹林蔥鬱自然,無花果林與石榴林生長其間,豐沛的綠洲之泉源源不斷地滋養這片人間天堂。吐澤的灌溉系統水源來自二百多座泉水,這精密的系統從十三世紀就開始使用,維繫著綠洲人民的生活命脈,使得這片令人驚艷的綠意綿延達10公里。
歷史上,吐澤曾為羅馬時期的軍事崗哨。自中世紀以來,開始扮演沙漠驛站的功能,是商隊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重要停靠據點。十三世紀,來自蘇丹的游牧部落沙比家族(The Chebbi)來到吐澤,見此處樹林豐美,決定定居,並建造了精密的灌溉系統。十四世紀,來自葉門的哈德夫(Hadef)游牧部族也前來定居,並與當地柏柏人通婚。哈德夫部族因經營駱駝商隊致富,始建於同時代的吐澤老城區(medima),亦稱哈德夫古城(Ouled el-Hadef) ,應與來自葉門的哈德夫部族有關。吐澤特有的金黃色細密磚砌建築,可能由哈德夫部族自阿拉伯半島所引進。
吐澤也是一個擁有藝文傳統的城鎮,是詩人沙比(Abou-Al-kacem El-chebbi ,1909 - 1934)的故鄉。沙比是突尼西亞,乃至於整個阿拉伯世界所尊崇的著名詩人,他的詩以優雅的風格與充滿力量的文字著稱。突尼西亞國歌歌詞,即出自這位出身吐澤的詩人之筆。
吐澤以上述金黃色的細密磚砌建築聞名,這種傳統建築為因應沙漠氣候的酷熱,以各種巧思維持室內的涼爽。這些磚房窗戶設計十分狹小,以防止熱氣流入室內;天花板做挑高設計,以促進氣流的循環。老城區蜿蜒的巷弄中,傳統磚砌建築在斑駁的陽光下,產生不同光影色調,相當古意樸實。吐澤工匠利用磚塊位置的深淺排列,將細密的砂磚排列成精密的古蘭經文或花草圖案,並利用這個原理設計出具有立體感的裝飾。金黃色的細磚建築、古城街上隨處可見的馬車與驢車、成蔭的棕櫚樹、露天市場、茶館、蜿蜒小巷,以及色澤鮮豔的柏柏人各式織品,構成了一幅極具撒哈拉風情的古樸畫作,為吐澤古城增添了充滿想像空間的瑰麗色彩。
吐澤盛產椰棗,有「棗都」這個甜美的暱稱。十月至十一月是椰棗豐收的季節,在吐澤老城區的露天市場閒逛,舉目所見都是販賣椰棗的攤販,品種等級之多樣,令人眼花撩亂。根據瞭解,突尼西亞的椰棗品種多達一百五十種以上。吐澤聞名於世的細長形椰棗「光之指」(deglet nour),在陽光下會呈現出透明的琥珀色,嚐起來香甜多汁,是世界上最頂級的椰棗品種之一,經常出口至鄰國,甚至歐洲。在食源稀少的沙漠地帶,營養熱量高的椰棗是遊牧民族的生命之果。不僅如此,游牧民族還取用椰棗葉做燃料,或用來編成籃子、席子等各種生活用品,棕櫚樹桿則可用作室內建材。2009年底,一座有關椰棗文化的歷史博物館,也在於吐澤成立。
突尼西亞的椰棗種植,已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椰棗為一種雌雄異株的樹種,也是人類早期馴化的作物之一。從新石器時代的考古出土物來看,在大約西元前7000年人類就已經開始種植椰棗。蘇美人發明了椰棗的人工授粉技術,隨後古埃及人透過《漢摩拉比法典》得知這種技術,逐漸推廣至今,使產量大增,今天一棵椰棗樹大約可年產一百公斤的椰棗。到了一神信仰體系出現的時代,椰棗已經普遍為人類食用。例如在《聖經》與《古蘭經》當中就經常提及椰棗。 在阿拉伯文化,翠綠的椰棗樹為茫茫沙漠中生命力與希望的象徵。椰棗果實在伊斯蘭文化中也有幸福與神聖的象徵意涵。一個穆斯林從出生、結婚、一直到死亡,人生中各個重要階段的儀式或場合,都能見到椰棗的蹤影。
參考行程:林婉美-[世界遺產大旅行]突尼西亞火星帳大環線16日
- 老夫子 旅遊Blog
- Login to post comments
- 1165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