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玩家俱樂部
|
納卡危機與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之間的恩怨情仇
南高加索戰火突發引起全球關注,這是一篇秒懂文章,說明納卡危機以及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之間的恩怨情仇。摘自我的《走入大絲路高加索段––亞美尼亞 • 喬治亞 • 亞塞拜然世界遺產紀行》
------
今天進出納戈諾-卡拉巴赫 (以下簡稱納卡)都只能取道亞美尼亞,而正由於納卡的緣故,亞美尼亞與東西兩個鄰國的邊界已經關閉了20多年。2018年納卡爆發種族流血衝突屆滿30週年,不過爭議的種子早在一次大戰後即已播下。
納卡即高山卡拉巴赫或卡拉巴赫高地,西面是今亞美尼亞的色烏尼克省,向東到庫拉河以西則是卡拉巴赫低地,三者共同構成卡拉巴赫地區。西元前二世紀卡拉巴赫成為亞美尼亞王國的阿扎希 (Artsakh)省,三世紀波斯帝國入主,九世紀阿拉伯人退走,納卡再度屬於巴格拉圖尼之下的阿扎希王國,由貴族卡切尼 (Khachen)家族統治。16世紀波斯又佔領東亞美尼亞,不過納卡仍被允許相當程度的獨立;18世紀卡拉巴赫成為半獨立的汗國,1813年被俄羅斯帝國併吞。
根據俄國1836年發布的調查結果,亞美尼亞人佔納卡總人口96.7%,不過在整個汗國只佔9%,穆斯林佔絕對多數的91%。1917年俄國爆發革命退出一次大戰,南高加索三國乘機獨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爭奪納卡而發生零星衝突,不久共產革命席捲南高加索,亞美尼亞取得卡拉巴赫與納希契凡 (Nakhchivan) 等地區。然而土耳其因素卻使看似已成定局的情勢發生大逆轉。
凱末爾曾致函列寧承諾兩國合作對抗帝國主義,他發動的獨立戰爭也得到俄共的支持,蘇聯深信凱末爾是共產黨的同路人,由於土耳其與亞塞拜然關係密切,為了進一步拉攏土耳其,1921年史達林以黨領導人的身份將卡拉巴赫、納希契凡改劃入亞塞拜然,變成亞塞拜然的自治州。
納卡爭議在極權統治下就此被壓抑數十年,1988年2月,納卡首府斯特帕納克爆發大規模示威,幾天後葉綠凡也跟進,納卡自治議會也通過決議脫離亞塞拜然併入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展開反制遊行,接著陸續傳出種族暴力與屠殺事件,昔日的鄰居朋友一夜之間變成敵人,雙方都有大量弱勢難民逃離家園。1991年9月蘇聯解體前夕納卡宣布獨立,旋即與亞塞拜然爆發戰爭,次年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陷入全面交戰,亞美尼亞獲得俄國支持,亞塞拜然則得到穆斯林世界的奧援,土耳其也加入對亞美尼亞的經濟封鎖而在1993年關閉邊界。
1994年5月兩國在俄羅斯的調停下達成停火協議,亞美尼亞佔領了亞塞拜然西部廣大土地,不計入納卡仍佔亞塞拜然領土的9%;43萬亞美尼亞人以及80萬亞塞拜然人流離失所。此後兩國對峙的前線大致平靜,但不時傳出零星衝突,最嚴重的一次是2016年4月的四日戰爭,傷亡逾200人。納卡周邊就如同克里米亞與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佔領區一般,被歸類為「凍結中的衝突」,目前全球共有八個例子,其中五個發生在黑海及高加索地區。
面積4400平方公里、人口15萬的納卡共和國也稱阿扎希共和國,政體為單一國會總統制,是一個未獲任何聯合國成員國承認的事實主權國家。納卡在許多方面都形同亞美尼亞的一部分,也使用亞美尼亞的貨幣德拉姆 (AMD),首任總統 (1994–1997) 寇洽翰 (Robert Kocharyan) 卸任後又接著當上亞美尼亞總統 (1998–2008);不過亞美尼亞政府基於各種顧慮,既不與納卡統一,也不承認其主權國家的地位。國際調停則長期陷於停滯,亞美尼亞主張納卡應透過公民投票自決前途,但遭到亞塞拜然的拒絕,僅願意提供納卡最高程度的自治。
- 老夫子 旅遊Blog
- Login to post comments
- 3305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