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玩家俱樂部
|
玄奘與西安大雁塔
這兩年多以來,錢文忠教授出版的繁體版「玄奘西遊記」是伴著我東奔西走很重要的一本書,無論是飛機上、咖啡館裡、夜晚床頭書、、等等,一遍看過又一遍,我真的很著迷。
雖然這是一本描述玄奘一生西行求法經歷的艱辛、奮鬥與成功而留下珍貴遺產與宏法精神的故事,但讀來卻有電視連續劇高潮迭起的劇情與效果,也難怪吳承恩創作的小說「西遊記」的靈感源自於此。
西遊記小說中,唐三藏西天取經的故事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孫悟空、猪八戒、沙悟淨……這些神通廣大的神話人物,以及他們追隨唐三藏西行,一路上斬妖除魔的英勇事迹,至今仍然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華人成長。作者吳承恩創作的靈感,正是來自玄奘大師前往印度取經的真實事迹。
玄奘大師是河南偃師人,一般人對他的印象是著名的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家,更是唐王朝與印度的外交家與政治家。西元六二七年,唐貞觀元年自長安西行,歷經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在那爛陀寺得到戒賢大師的指導,貞觀十九年,四十六歲時回到長安。帶回佛經六百五十七部,回到長安之後的十九年期間,先後翻譯佛經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五十五卷。
玄奘大師還應唐太宗之請,將他十九年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整理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産。雖然玄奘大師已經圓寂一千三百多年,但是今天的西安仍然留存不少與玄奘大師相關的歷史遺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安市南邊的「大雁塔」。大雁塔原本是「大慈恩寺」的寶塔,可是今天大雁塔的知名度早已高過大慈恩寺;就像北京的紫禁城、臺北的101大樓、高雄的澄清湖一樣,大雁塔已經成爲西安的象徵,沒到過大雁塔,就不算到過西安!
歷史上的名寺大多與名僧相關,大慈恩寺的名氣則與玄奘大師密不可分。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太子李治爲了追報亡母長孫皇后的養育之恩,於是在長安城東南的晋昌坊、名勝「曲江池」西北邊,興建大慈恩寺。
這座宏偉的皇家寺院是唐代長安四大譯經坊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宗(唯識宗)的祖庭。寺院落成時玄奘大師受命爲首任「上座」。根據記載:玄奘大師入寺時,唐太宗派遣一千五百多輛軒車隨行、懸掛二百多幅刺綉佛像、五百多幅以金綫刺綉的經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乘五百輛莊寶車;此後十餘年玄奘大師一直在大慈恩寺講經幷翻譯佛經。
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大師爲了妥善存放他遠從印度那爛陀寺帶回來的梵文真經與珍貴佛像,打算修建一座石塔,但是高宗考慮工程浩大難以速成,命他改爲磚塔,於是在玄奘大師親自設計、主持下,建成高180尺的四面五層佛塔;建塔時,玄奘大師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他不僅設計、監工,還親自背磚挑土。
大雁塔最初是西域式的塔,整座塔呈四面三角錐形,可惜年久之後逐漸頽毀。武后長安年間,武則天與王公貴族布施改建爲七層的中國式佛塔;後來又經過玄宗天寶年間、後唐明宗長興年間的整修,今天的大雁塔已經屹立了一千多年。雖然大慈恩寺遭到過幾次兵燹之災,大雁塔却總是幸免於難。
現在所見的大雁塔是典型的樓閣式方形空心磚塔,基座高4公尺,全高63.25公尺,底層每邊長25公尺,向上逐級遞减;每層四壁中間都開有捲拱門,壁面樸實無華,造型穩重氣派,結構堅固,堪稱這一類唐塔的代表作。
塔身底層的門楣與門框上,都有精美的線刻畫,這些畫作都是唐代藝術的精品,尤其是西邊門楣上的阿彌陀佛說法圖最爲精美,據說出自唐代大畫家閻立本手筆。南門兩側龕內有太宗李世民「大唐三藏聖教序」及高宗「大唐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這兩塊石碑都是大書法家褚遂良的真迹。
根據記載,玄奘大師從印度取經歸來後,曾經帶回大量佛舍利、貝葉梵文真經及八尊金銀佛像。但直到現在,這些珍貴文物到底藏在哪里,始終無人知曉。
因此專家們推測,大雁塔下可能跟法門寺塔一樣藏有千年地宮。玄奘大師所帶回的珍寶應該就藏在大雁塔下的地宮。2007年有關部門曾對大雁塔的內部結構進行探測,當時曾經探測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這些空洞可能就是大雁塔的地宮。
大雁塔正代表著玄奘大師在中國佛教歷史上的宏偉身影。今天的大雁塔已經是必遊之地,大雁塔南北各開闢了開闊的廣場,且興建大批仿古商業建築,北廣場還開闢了水舞噴泉,附近商店林立,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夜裏燈光映射之下,更顯出大雁塔的古樸莊重之美。
大雁塔爲什麽叫做大雁塔?
據說古印度因陀羅勢羅呵山的東峰有座寺院,裏面的僧人信奉小乘佛教,是允許吃肉的。某一天,有個比丘在散步時,看見群雁飛過,便開玩笑說:「如今肉食不够,菩薩應該知道啊!」話剛說完,一隻大雁忽然飛了回來,撞地自殺,似乎是要殉身以獻;比丘將此情景告訴同伴,大家感念這是如來命此雁垂誡;於是改奉大乘佛教,並建塔將大雁埋在其下,以彰顯如來教化;此後雁塔就成爲對佛塔的泛稱。慈恩寺塔建成後,一般便稱它爲「雁塔」;後來弘福寺的塔也被稱爲雁塔,爲了區別才有大小之分。
- 老夫子 旅遊Blog
- Login to post comments
- 11853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