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玩家俱樂部
|
【台北】新開幕的野草居食屋 ◎水瓶子
這是我們公司在老房子再生的第二處,地點在台北市同安街28巷1號,從得標後整理房子,到現在開始試營運,只花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主要是日式居食料理,目前開放的時間是下午五點到深夜十二點為止。
以下要說的是這棟房子周邊所發生的故事,還有我們的經營理念(真嚴肅)。
1764年(清乾隆29年)這個地區就叫做古亭莊。野草居食屋的對面有長慶廟,旁邊有座鼓亭庄遺址石碑,傳說來台開墾的漢人為防禦住在新店溪上游屈尺的泰雅族出草獵首,建「守望亭」在廟旁,設置大鼓為哨站警戒,因此稱鼓亭。另一說當年來農夫設了穀倉古亭畚(今苗栗客家社區還可見),因此命名為古亭。
1920年代,這個地方稱為川端町,因為靠近新店溪與萬新鐵路交通方便,日本人假日的休閒活動可乘船遊河,欣賞河岸風光,白天在上游碧潭戲水、釣魚,黃昏時到下游河邊賞夕陽,然後晚上到居食屋飽餐一頓,或飲酒作樂,或有藝妓表演,靠近河邊有不少的餐廳,根據1928年的日本職業別明細(地)圖上,有清涼亭、春花園、料理新茶屋、大正園、千花園、料理樂水、料理有馬支店等。不過,很奇怪的是沒有看到1917年就建好的紀州庵?
1921年,從萬華到新店的萬新鐵路建好,主要是要運煤、木材、茶葉等貨運用途,軌距約一公尺,採單一票價。但後來台北帝國大學成立,加上新店地區也居住更多的人,除了貨運外,變成了平日上下班,假日觀光休閒的鐵路線。1965年萬新鐵路拆除,為今日的汀洲路。
【鐵道】鐵道旁的春天(萬新鐵路與汀州路歷史軌跡)
http://blog.bangdoll.idv.tw/2007/02/blog-post_2203.html
1937年,川端橋水泥橋完工,就是今日中正橋,原本連結到廈門街,所以廈門街是個熱鬧的商店街,當時最熱門的是訂做皮鞋店,還有一些居食屋料理店。建橋據說是楊仲佐(台灣畫家楊三郎之父)很會種菊花,1923年裕仁皇太子(昭和天皇)要到永和賞菊,因為台北過去永和沒有橋,所以才建這座橋。後來重慶南路改接到中正橋,廈門街因而沒落,如今多為二手電器、家具的商家。
在今天廈門街附近,日本時代有座農場、苗園,還有一個產豆腐的工廠,1945年戰後,是林務局所管轄的實驗苗圃。不過,今天完全無法想像原址在哪裡?
1945年戰後,同安街附近的房舍,作為公務人員眷舍。在同安街、水源路、金門街、廈門街這塊區域,聚集不少文人,例如:王文興、余光中、林海音等人就住在此地。也有文學社團、期刊,藍星詩社、文學雜誌等。1970年代起,純文學、爾雅、洪範、遠流等出版社在此成立。主要因素當年的電信網路並不發達,文人寫稿、編輯與出版業若能聚集在同一區,可以省不少交通往返時間,溝通也比較容易。
在同安街28巷旁是牯嶺街95巷,原本是一條小溪流,在1990年代初才加蓋變成馬路,該小溪的上游原本是瑠公圳的林口支線,流入今牯嶺街95巷、三元街、西藏路,然後流入新店溪,在下游地段日本時代稱赤川,據說是清澈有魚的溪流,四、五月晚上可以看到很多螢火蟲發光,所以有座木橋稱為螢橋。可是到了戰後因為周邊違建不少,人口增多,家庭廢水都排入這條溪流,當地人戲稱為黑龍江。
野草居食屋的前任屋主,陳玉麟教授(1921-1996),1942年獲得日本熊本大學藥學士,然後就在台北帝國大學的服務,1959年獲得日本九州大學農學博士。1951年,赴美研究除蟲菊酯類化合物一年,1966年在次到加州毒理研究室研究除蟲菊酯類化合物二年。1971-1977年任台大農化系主任、研究所長。1978年創辦中華民國雜草學會。
1942年起,陳玉麟教授在台北帝國大學時期,就一直在台大服務,退休後仍積極參與農藥相關工作,並在雜草學會擔任理事長十年的時間。
在老屋的維修部分,我們保留了屋內原有的格局,把頹廢的木頭地板整理後重新鋪平,並加強底下的支撐地板的木結構,損壞的紙門與天花板移除後露出屋頂的木結構,在屋子內可以享受全木造建築的空間。雖然是新的木窗框,可是採用當時留下來的玻璃重新切割再放回,以能夠原地重用的精神來修繕這棟房子。
我們的菜單特別加入了『野草』的概念,並取白居易的詩《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在這個地方從清朝漢人來開墾,日本人蓋了這棟木造建築,溪流流過這棟屋子的旁邊,陳玉麟教授在此想著雜草等等事情。如今在這老屋內重新利用,我們在菜單上加入了炒野菜,或者在調味粉上加入草類的植物。
我們以火草(Fireweeds)的精神,在一片無生機的土地上,先長出來紅色如火般的火草,永遠打不倒,能夠一再奮起的野草,是最實在的庶民精神,也是我們最溫情的台灣深夜食堂。
地址:台北市同安街28巷1號
營業時間:每日 17:00-24:00
電話:02-23660618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irew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