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玩家俱樂部
|
<突尼西亞>新書簡介 (2024.08 出版)
非洲北海岸的西部地區稱為馬格里布(Maghreb),包括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三國。在近代化的過程中,突尼西亞可說是付出代價最少,取得成果最大的佼佼者。
1956年春突尼西亞建國,擺脫法國殖民統治,隨即在8月份制訂《個人地位法典》,大幅提高女性的法律地位,禁止一夫多妻、丈夫片面休妻,確立母親的監護權、女性的繼承權等,立即使突尼西亞成為最注重兩性平等的阿拉伯國家,也成為衡量其他類似國家法律與社會狀況的指標。
突尼西亞,作為一個地中海沿岸國家、阿拉伯世界的成員、伊斯蘭世界的一分子,在這些不同領域的芸芸眾國間,都有她特殊而顯著的地位。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充滿讓人好奇的風情,在地中海的藍與撒哈拉沙漠的黃之間,構成一條明亮的風景線。
這裡是兩千多年來的戰場,也曾是毀滅之地,流血無數。西元前149至146年間第三次布匿戰爭在此爆發,羅馬軍團經過三年的圍城攻擊,終於攻陷迦太基城,大火焚燒17天,城市全毀,迦太基國滅亡,迦太基人幾乎滅族,還留下羅馬人用鐵犁翻遍迦太基城的土地,再撒上鹽的說法。此後汪達爾人、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十字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國遠征軍等都曾征戰於此。20世紀1942–43年間,隆美爾指揮下的納粹德國非洲兵團以突尼西亞為基地,與英美聯軍在北非展開大戰,是二次大戰最激烈的戰場之一。在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前期的全球殖民主義浪潮中,突尼西亞也未能倖免,淪為法國的保護國70餘年,和許多不幸的同伴一樣,受過一切殖民地的創傷。
突尼西亞是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共和國所在地,迦太基是經常被忽略的古代地中海霸主,和亞歷山大大帝齊名的迦太基軍事奇才漢尼拔,差一點就滅了羅馬共和國。這段精彩的歷史是本書特別凸出的重點之一。
一般人只知道著名的羅馬圓形競技場,但很少人意識到突尼西亞也有一座維持良好、排名世界第三的羅馬競技場。事實上,突尼西亞是非洲羅馬遺跡最豐富、密度也最高的國家,本書即深入介紹了十多處重要的羅馬古蹟。有趣的是,19世紀來到突尼西亞的西方人尚未形成標準的考古專業,因此發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件。
突尼西亞在七世紀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開羅安成為非洲最重要的伊斯蘭信仰中心,在那個連清真寺是否該建宣禮塔都沒有共識的初期階段,許多伊斯蘭建築的規制就在這裡形成。其後私掠海盜隨著鄂圖曼帝國的勢力進入,突尼西亞發展出貝伊(Bey)主政、以海盜為國防的獨特自治政權,最後終於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人文歷史之外,突尼西亞獨特的大自然景觀更是魅力無限,這一點早在1970年代就被《星際大戰》電影系列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看中,使得這些看似不屬於地球的景觀陸續登上多部星戰電影,並吸引許多名片前來取景。目標從柏柏人的地下穴居、蜂巢式糧倉,到大鹽湖、峽谷、高山綠洲、撒哈拉大沙漠,都吸引了世人無比的興趣。
作者以世界遺產為綱目,同時不錯過任何具有重要價值或趣味的地點,從歷史、文化與古文明的角度切入,全書使用插圖相片逾1200張,幫助讀者逐步貼近這個陌生的國度。不論是旅遊前做功課、僅僅紙上臥遊,或純粹為了好奇與求知,本書都不容錯過。
- 老夫子 旅遊Blog
-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 瀏覽次數: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