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玩家俱樂部
|
藏傳佛教的傳播/轉摘自《中国佛教史》
這幾年拜訪過幾個藏傳佛教興盛的國家,今晚在facebook小小分享心得,網友轉貼這篇文給我,非常感謝,這是中國學者觀點的文章,轉載與大家參考分享。(圖為不丹王室的藏傳佛教婚禮服飾)
1.在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傳播
蒙古人民共和國在歷史上被稱為外蒙古或喀爾喀蒙古。“喀爾喀”的稱謂初見於明代,為達延汗六萬戶之一,共分為12部,其中內喀爾喀5部,在清初分佈于興安嶺東南,外喀爾喀7部,即分佈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
自闊端始,至有元一代,藏傳佛教曾在蒙古上層中廣泛流傳,但在喀爾喀部社會,卻影響極微。16世紀末,格魯派為蒙古統治集團看重,西藏喇嘛應邀來蒙傳法者不絕於途,寺廟相繼興建。在俺答汗的影響下,喀爾喀的土謝圖汗阿巴岱率先皈依黃教,漠北最古老的寺廟額爾德尼召就是由他於1586年修建,此後,佛教寺廟紛紛興建。
17世紀初,喀爾喀部汗王派人赴藏迎請高僧到外蒙古傳教,覺囊派僧人多羅那它到庫倫(烏蘭巴托)傳法近20年,被尊稱哲布尊丹巴,1634年去世。翌年,喀爾喀部土謝圖汗袞布多爾濟之子紮那巴紮爾被認定為多羅那它轉世,是為哲布尊丹巴一世,後在進藏學習中改信黃教,五世達賴給以“哲布尊丹呼圖克圖”的尊號,住烏爾根廟,奉為法王,地位僅次於達賴和班禪,此後這一尊號成為喀爾喀喇嘛教中最神聖的稱謂。由此形成黃教在外蒙古的活佛轉世系統。
17世紀,清廷扶植喇嘛教在蒙古地區的穩定發展,規定每個旗都要建造喇嘛廟,每戶若有二子,必抽其一出家當喇嘛。各級大喇嘛也是集政教大權於一身。1911年辛亥革命,沙俄乘機策動外蒙古“獨立”,哲布尊丹巴活佛成了掌握政教大權的絕對統治者。到1920年,寺廟已達2560余座,喇嘛10萬余人,占男子總數的44%,其中喇嘛封建主擁有總人口半數以上的牧奴。
1921年初,在白俄勢力支持下外蒙古再次宣佈“獨立”。
同年,蒙古人民革命軍在蘇聯的幫助下佔領庫倫,成立以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君主立憲”政府,1924年11月又被徹底廢除,建立人民共和國,喇嘛教開始發生全新的變化。
2.在前蘇聯的傳播
前蘇聯境內信奉藏傳佛教的主要是布裏亞特蒙古人、卡爾梅克人和圖瓦人。
布裏亞特蒙古聚居在貝加爾湖沿岸地區,分東西兩大語系,原信奉薩滿教。17世紀末,藏傳佛教通過西藏和蒙古的喇嘛傳入東布裏亞特。那時布裏亞特社會分為四個等級,即諾顏王公(氏族長或王公)、賽特貴族、兀露絲居民(納毛皮實物稅的居民)和奴僕。諾顏是喇嘛教的主要宣導者和支持者,目的在於強化其在兀露絲居民中的影響。1711年,建成第一座喇嘛廟楚戈爾廟,到19世紀,寺廟已增至34座,喇嘛數以千計。有些寺院巨大而豪華,1741年建的宗加爾和古西諾奧捷爾斯克兩大寺廟相當著名。喇嘛們既以僧侶身份兼任諾顏的文書、謀士,有些作醫生,或為諾顏子女做蒙文教師。
諾顏把喇嘛視為可靠的支柱和助手。
東布裏亞特的喇嘛教也吸收了傳統薩滿的某些儀式和教義,更容易為群眾接受。
沙皇政府對喇嘛教採取兩面政策,一方面,在布裏亞特人和西伯利亞其他部族中大力推行東正教,限制興建喇嘛寺廟和喇嘛人數,削弱喇嘛教的影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正視嗽嘛教在布裏亞特人中風行這一事實,終於在1728年承認了喇嘛教的合法地位,企圖通過承認喇嘛教來加強對布裏亞特諾顏的控制和對外蒙古喀爾喀封建貴族的聯繫。這種自相矛盾的政策,促進了嘛嘛教的發展。1741年,沙皇政府委派宗加爾寺的住持統一管理布裏亞特的所有喇嘛,規定喇嘛必須向政府專門宣誓,表示效忠俄國政府。一些大喇嘛則宣稱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為白度母神(即瑪噶波,西藏佛教之女神)的化身;在紮倉寺廟中懸掛沙皇像,且必置在其他神像的中間。1764年,沙俄政府授予喇嘛教座主班智達堪布喇嘛的封號。此後,古西諾奧捷爾斯克進一步被建成為布裏亞特喇嘛教的最高學府,從當地居民中培養喇嘛,以此作為俄國境內的喇嘛教中心,使當地佛教寺院脫離西藏和蒙古的影響。
順便說明,在西布裏亞特地區,宗法氏族關係更為嚴重,薩滿教依舊占統治地位,喇嘛教始終沒有傳進去。
蘇聯境內的卡爾梅克人,在歷史上屬於西部蒙古,原有薩滿教流行。17世紀初葉,喇嘛教在西部蒙古諸部廣為傳播,遊牧於伏爾加河下游的卡爾梅克人也在此時信奉了黃教。熱衷於喇嘛教傳播的也主要是王公、貴族,尤以紮雅•潘底塔(1599—1662)最著名,他也是西部蒙古文字的創造者。
前蘇境內的圖瓦人是突厥語諸族中唯一信奉喇嘛教的人。圖瓦即歷史上的唐努烏梁海,原屬左翼蒙古的一部。1583年,左翼蒙古察哈爾部圖門汗支持西藏佛教在左翼蒙古中發展,黃教由此傳入圖瓦。到18世紀,藏、蒙喇嘛們多入圖瓦傳教,致使喇嘛教十分盛隆。20世紀初,擁有喇嘛寺廟20余座,喇嘛3千余人。儘管如此,傳統的薩滿教依然流行,眾多的薩滿在民間相當活躍。
3.在不丹的傳播
不丹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西元7世紀是吐蕃王朝的一部分。不丹一名源于梵文,意為西藏的末端;不丹人又稱自己的國家是“主域”,意為“主巴噶舉之鄉”;自稱為“主巴”,即“主巴噶舉派人”:稱國王為“主結波”,意為主巴噶舉之國王。這反映,不丹與西藏的關係,在歷史上異常密切,不丹人民信奉藏傳佛教主巴噶舉派,影響深遠。
不丹人最早信奉原始宗教苯教。西元8世紀,蓮華生從藏區來到不丹地區傳教,從此,藏傳佛教便成了不丹的國教。據說至今不丹已有29個蓮華生的“轉世”。12世紀中葉以後,許多西藏喇嘛來不丹定居,弘揚佛教,在中、西部建立寺廟。屬尼約世系的加瓦•拉南巴(簡稱拉巴)是第一個來自西藏的大喇嘛,時間在1153年。他的老師德里貢巴•吉格登•貢布創立了德里貢噶舉派的一個支系拉巴噶舉派。13世紀初,又有熱淩的主巴噶舉派帕卓•杜果姆•希格布等五喇嘛,從西藏前來尋求不丹首領的支持,並在不丹傳教。西藏佛教寧瑪派在不丹也有不少信徒。此派大法師隆欽巴•德里梅•歐澤(1308—1363)在不丹開始建造寺院;巴拉瓦•加爾增•帕桑(1310—1391)於1360年來不丹,修建了帕羅的丹吉寺,成為弘揚甯瑪派阿巴學派教義的中心。1361年,南因巴喇嘛也從西藏來不丹,在廷布修建薩瑪金卡寺,在普那卡造賈薩克宗寺。他是噶舉派的法師,但他的門徒卻宣揚格魯派教義。1452年,又有位名叫廷勒•拉布吉的喇嘛前來,修建了蘭卡爾寺、裏喬克寺、西西納寺和契希寺。西藏著名的杜托布•唐東結布在帕羅宗修建了詹卡爾寺和塔姆奇岡寺等,又在帕羅宗、達加那和塔希岡建造了幾座有名的鐵索橋。他闡揚的是噶舉派尼古學派的教義,被奉為不丹現代噶舉派洛主巴學派的先驅。憑藉著他的影響,和帕卓•杜果姆•希格布等喇嘛早先的努力,使噶舉派的主巴噶舉在不丹占居了統治地位。
17世紀上半葉,不丹喇嘛教也發生教派鬥爭。1616年,從西藏來的阿旺•納姆加爾喇嘛,在加爾薩的歐姆錯家族為首的不丹統治集團支持下,迫使他的主要放手拉巴派和南因巴派教徒改宗或者被流放,最後獨攬國家大權,儘管他沒能把寧瑪派趕出不丹。這樣,他確立了主巴噶舉派在不丹的統治地位,並以“沙布隆”(指菩薩或即將修成的佛陀)稱號自立為不丹最高的宗教和政治領袖,形成了沙布隆阿旺•納姆加爾喇嘛的轉世系統。到17世紀末,不丹的喇嘛僧團已經建成了完善的教階制度,包括五種重要的僧官,即“基堪布”(大方丈,又稱“肯欽”)、多吉洛本(主管密宗教授)、達格皮洛本(主管語言學習)、揚皮洛本(主管禮拜事宜)、參尼洛本(主管佛教哲學和因明的研究)。基堪布是寺院首領,地位幾與國王相等,國王的絕對權力不能行之於基堪布和其他高僧,僧官的推選國王也無權過問。其餘四個洛本隸屬基堪布,教階相等,地位高於不丹政府的二等官員。多吉洛本協助基堪布工作,是普那卡和廷布達倉的院長,說明密教佔有特殊地位。這些高級僧官大都由西藏人擔任,直接參與國家政務。年青喇嘛也需要到西藏,特別是康區的佐欽寺留學進修。
寺院的經費主要由政府供給,部分靠寺院土地的收入。
4.在錫金的傳播
錫金王國創建於17世紀,中國史稱哲孟雄,後淪為英、印的“保護國”,今被印度宣佈為它的一個邦。
錫金早期的居民主要是雷布查族,信仰苯教,而後尼泊爾人居多。8世紀中期,印僧蓮華生在西藏傳播的佛教密宗也傳入錫金。17世紀初,西藏喇嘛教高僧拉蔥欽波率兩弟子前來傳甯瑪派教法。1730年,噶舉派也傳進錫金,並建立了主寺。甯瑪和噶舉成為在錫金占統治地位的教派,具有在政治上左右局勢的實力。活佛贈給錫金國王卻傑(法王)的稱號,使錫金也成為政教合一的王國。錫金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主要是雷布查人、菩提亞人、尼泊爾移民、古隆人、馬喜人和塔芒人。
5.在尼泊爾的傳播
尼泊爾本是佛教最早流行的地區,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迦毗羅衛,即處在印、尼交界處。相傳西元前520年左右,佛陀曾率領弟子在尼泊爾各地傳播佛法。西元後的最初幾個世紀,一直盛行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傳說4世紀,瑜伽行派的奠基人之一世親曾到這裏傳播大乘教義。到5世紀梨東毗王朝摩納提婆統治時期,婆羅門教又得到發展,形成與佛教並存的局面。7世紀以後,尼泊爾成為吐蕃王朝的屬國,加強了西藏與印度的聯繫,也愈益受到西藏的影響。9世紀以來,印度佛教自續中觀派傳人靜命(寂護)、密教大師蓮華生、寂護弟子蓮花戒以及阿底峽等進藏之前,都曾在這裏布教。11世紀中葉至15世紀初,藏傳佛教的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中的噶瑪噶舉等相繼傳入尼泊爾。其中噶舉派祖師瑪爾巴和他的弟子米拉日巴、噶當派的著名譯師俄•羅丹喜饒等都曾到尼泊爾留學並弘傳西藏佛教。居住在北尼山區、中尼和東尼的塔芒人、馬喜人、蘇思瓦爾人、拉伊人、林布人、古隆人、菩提亞人、塔西卡人和謝爾巴人中,大部分信奉西藏佛教,一部分同時信仰印度教。
- 老夫子 旅遊Blog
-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 瀏覽次數: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