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玩家俱樂部
|
[蒙古旅行]去蒙古一定要住蒙古包嗎?
有人問,去蒙古玩就一定要住蒙古包嗎?
我想這答覆應該是肯定的,就像到了突尼西亞住進洞穴屋、到台灣去逛個101大樓一樣自然。在台灣,無論是平原高山,我們走的是水泥公路住在水泥建造堅固的房屋裡,但在蒙古走的路大都是活生生的馬走出來得自然路,是名符其實的「馬路」。
他們騎馬在草原牧羊牧牛、騎著馬進城辦事、自自然然地騎著馬回到草原上的家-蒙古包,蒙古人至今仍以大地為家,隨著季節變化逐水草遊牧而居生活。因此,在蒙古旅行住在蒙古包是非常普遍的情形,離開了首都烏蘭巴托之後,往草原或戈壁區域通常是住進蒙古包為多,有些地方也別無其他選擇,只能住蒙古包,有些地方是沒有星級旅館而住到蒙古包相對舒適,這是去蒙古旅行與其它很多國家最大不同的地方。
這是前往蒙古旅行一定要有的心理準備。但是,也不用擔心,一般觀光客入住的蒙古包都很乾淨舒適。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但這類住房形式不限於蒙古族,我旅行過的中亞地區、新疆、內蒙很看見不少遊牧民族與蒙古包,應該可說這是遊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沿用至今。而天寬地闊的草原更是蒙古族人縱馬征戰和自由放牧的大舞臺,最適合遊牧民族的居舍當然就是蒙古包。
以下[蒙古包]資料取自google搜尋而來的維基百科與其他記載,匯整參考。
蒙古人在尋找適合自己生活的居室的時候,經過千百年來的摸索,終於造出了用木料、毛氈建造的造型獨特的蒙古包。蒙古包不但能夠經受大自然的考驗,也非常適合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
1.適合蒙古高原的自然環境:蒙古人用羊胃形容自己的氈包,因為十三世紀的蒙古包其形如此。
蒙古包頂上圓中有尖,中間寬大渾圓,下面可以算作“准圓”這種形式特點,使草原上的沙暴和風雪,受到蒙古包的緩衝以後,會在它後面適當的距離,形成一個新月形的緩坡堆積下來。這是因為蒙古包沒有菱角,光滑溜圓,呈流線型形狀。包頂是拱形的,承受力最強(如橋樑之拱形)形成一個強固的整體。大風來了,承受巨大的反作用力。上面的沙子流走了,下面的沙子在後面堆積起來。搭蓋堅固的蒙古包,可以經受冬春的十級大風。
蒙古包還能經得住草原上的大雨,這歸功於它的形態構造。雨季蒙古包的架木要相對得“陡”一些,再把頂氈蓋上,雨雪很難侵入。包頂又是圓的,雨水只能從頂氈上順著流走。但是,雨天蒙古包的壓力會增加,而且蒙古包承受二千---三千斤的壓力,是很尋常的事。蒙古包能承受這麼大的壓力,是因為蒙古人很懂得力學知識,架木製造的十分科學,把壓力都分擔了。
蒙古地方自古奇寒,然而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蒙古包,沒聽說一個凍壞的。因為其一,包內有火,牛羊的糞就是最好的燃料。其二,冬天氈包外面加厚,裡面又綁氊子一層,隔風性能較好。其三,還可以在包內盤暖炕,加上皮褥皮被怎麼會冷呢?
蒙古包冬暖夏涼。因為它系球體,通體發白,有較好的反光作用。其背面還可以開風窗,還可把圍氈邊撩起來。
2.適應遊牧生活:蒙古族是遊牧民族,從事遊牧生產,蒙古包的應運而生,給千萬裡長距離的自由遷徙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1)搭蓋迅速:搭蓋蒙古包,什麼季節,什麼地方都行。只要地面平整一些,周圍水草好就行。蒙古包因為是一種組合式的房屋,各個部件都是單獨的,一個女人都可以搭起來。到一個新的地方,把它從車上或駱駝乘上卸下來,等人生著火熬好茶的時間,一座蒙古包就搭起來了。
(2)拆卸容易:拆卸蒙古包,比搭蓋還容易幾倍。圍繩、帶子都是活叩,很容易解開。帶子一解開,氊子和架木就自動分離。哈那、烏尼、套瑙都是分根分片的,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拆卸開並折疊起來。緊急情況下,一個人很快能卸完。
(3)裝載方便:蒙古包的架木--哈那、烏尼、套瑙、門、都是分開的。外面覆蓋的頂氈、圍氈都是單個的,任何一件,一個女人都可以舉起來放在車上。蒙古包用駱駝馱運,用車裝載,都特別適合。千百年來已經形成固定程式,想也不想就裝載完了。
(4)搬遷輕便:除了套瑙以外,架木全用輕木頭做成,以便搬遷是輕便易行。蒙古包自古以來就是為遊牧經濟服務的,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沒有多餘的東西。如果是有錢人家,就把東西放在轎車裡,去什麼地方都很方便。一般的人家,有兩三峰駱駝或兩三輛勒勒車就行了。
放牧也好,打仗也好,都是連家一起走的。所以蒙古語有一個習慣的說法,把“家園”稱為---格日特日格(家車)。
3.修造方便:蒙古民族一直自己製造蒙古包。蒙古高原有的是山林,木料不用發愁。剪下羊毛擀氊子,外面搭的東西就有了。剪下駝馬鬃、尾,就可以搓成圍繩和帶子。所用的料全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外形結構
呈圓形,有大有小,但其基本構造都是一樣的,由網狀編壁哈那、條木楞子烏尼、圓形天窗和門等構成,外面蒙上氈子,再用鬃毛繩子勒緊即可。蒙古包規格的大小,是由每頂包所用編壁(一般高一米五六,長2米多)的數量來決定的,如4扇、6扇、8扇、10扇、12扇、18扇、24扇等等。普通牧民一般多住6至8扇編壁的。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先選好地形,鋪好地盤,然後豎立包門、支架編壁、系內圍帶、支撐木圓頂、安插椽子、鋪蓋內層氈、圍編壁氈、蒙包頂襯氈、覆蓋包頂套氈、系外圍腰帶、掛天窗帘、圍編壁底部圍氈,最後用毛繩勒緊系牢即可。
內部構造
門一般朝向東南方向。包內中央為烹調和取暖用的爐灶,煙筒從天窗伸出。爐灶的周圍鋪滿牛皮、毛氈或地毯。正面和西側是長輩的起居處,東面是晚輩的起居處。周圍擺設的傢具主要有木質的碗櫃、板櫃、板箱、方桌等,其他特點是小、低,佔地少,搬挪方便,不易損壞。蒙古包看起來外形很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除天窗外,編壁牆底部還有一層圍氈,夏天可掀開通風,冬天放下保暖),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
用於觀光的磚構蒙古包模型住房
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搭建時將哈那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折卸時將哈那摺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勒勒車就可以運走,兩三個小時就能搭蓋起來,非常適合於經常移場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的結構、材料等有新的發展。出現了鋼架結構的蒙古包,蒙古包的前後加開了窗戶,使採光和通風性能更好。室內還增加了床、電視機、收音機等各種現代生活用品。
蒙古包應注意的禮儀
蒙古包的門只有150公分高,所以進出要稍微低頭,一方面是心懷虔誠,一方面是避免滿頭包。進出時如果不小心撞到門時,要拿一塊牛糞燃料,丟到爐火中。
不可帶武器入蒙古包。
不可在蒙古包內吹口哨。
在主人面前最好不要以自己的語言與同行者聊天。
不要碰別人的帽子。
每一戶人家一定會有養狗,蒙古的狗很兇悍,記得一定要有主人陪同才可以行動。
蒙古包的門檻、柱子代表主人的身分,不能去踩踏!
進入蒙古包家訪時,不可去靠著蒙古包內中心點的柱子,進入後往左邊入座,中心位子是長者的座位,右面是男、女主人的位子。
於蒙古包內入座時,腳底不要朝著火爐、主人、佛龕,因為那是不禮貌的行為。
小孩的額頭是天靈蓋的位置,代表著個人的智慧與健康,不要去摸小孩的頭部,否則就犯了大忌!
人家敬您酒時,記得要用雙手接碗過來,並且喝前要以右手的無名指,沾著碗內的酒對空彈三次,代表敬天、敬地、敬祖先,也代表對接待主人的尊敬。
主人招待的奶茶與乳製品,即使口味不適應也多少要嚐嚐。
蒙古包內的爐火是蒙古人最敬畏的地方,記得不要對爐火吐痰、丟垃圾、踩踏、跨越過去。
相關行程:
2018.07.08
陳國瀚 - 蒙古國那達慕慶典及蒙古帝國故都深度10日
2018.07.17
蒙古國、西伯利亞鐵路、 貝加爾湖精華14日
2018.08.21
蒙古國、西伯利亞鐵路、 貝加爾湖精華14日
- 老夫子 旅遊Blog
-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 瀏覽次數:1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