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太平洋萬島之國印尼系列二:土生華人 之 他鄉即是故鄉(講座取消,擇日安排)

主講人: 
李姿瑩Evelyn
日期: 
2025/04/27
星期日 14:00-16:00
地點: 
台北市紹興北街31巷6號4樓之4

地理大發現時代(15至17世紀),歐洲勢力進入東南亞,華人憑藉原有的貿易網絡迅速成為印尼群島經濟的重要推手。華人商人積極參與香料、糖、米等商品的貿易,與葡萄牙、荷蘭等殖民者合作或競爭,成為殖民經濟的重要角色。同時,大量華人移民定居印尼,形成穩定社群,建立自治組織與「土生華人」文化。

明朝15世紀派鄭和多次下西洋造訪印尼,他促進中國與印尼間的貿易往來,使華人移民逐漸定居爪哇、蘇門答臘等地,奠定華人在當地經濟與社會的基礎。同時,他代表明朝展現海上實力,間接影響印尼各地王國對中國的尊重與朝貢態度。

在荷蘭殖民時期,印尼的蔗糖、稻米與罌粟成為重要經濟作物,台灣曾在其中扮演支援與輸出入的角色。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下,曾將台灣視為轉運中心,將印尼生產的蔗糖與香料運往中國與日本;同時,也利用台灣輸出的糧食補給巴達維亞等殖民據點。

因此印尼華人飲食與台灣飲食有著相似的文化根源,皆源自福建與廣東地區,常見料理如炒麵、米粉、滷味、粥品等都具相似風味。印尼華人因地制宜,結合當地香料與清真飲食習慣,發展出具有南洋特色的華人料理,如沙嗲、仁當牛肉、椰漿飯等,近年也隨著移民與交流進入台灣市場。台灣因早期華僑返鄉與印尼移工來台,也逐漸接受並融合印尼風味,使兩地飲食在保有傳統基礎上,呈現多元融合的特色,展現跨地域華人文化的延續與創新。

你知道印尼巴達維亞(今雅加達)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根據地嗎?
你知道荷蘭人與鄭氏(鄭成功)家族的恩恩怨怨嗎?
你知道印尼首富絕大多數是華人嗎?

一同參加講座來挖掘這之中的關聯性吧!

不按牌理出牌的嘗鮮客-李姿瑩Evelyn
中興食生碩畢,專業是營養保健、食品工業。
在中國上海外商策略行銷工作十多年,跨足在農糧大宗期貨、 市場趨勢分析、食品配方開發、設備生產製造、公司業務收購等領域。擅長用數據思維去傳達觀點,妥妥的理性大腦工作者。
旅行是餵飽我另一顆感性大腦的精神糧食。有道說,有趣的人生,一半是柴米油鹽,一半是山川湖海嘛。

人生至今有十多年的時間不在台灣居住,最常被問的是:你是台灣人嗎? 開啟我浪跡天涯的契機是畢業後的澳洲打工度假,原來生命的活法有很多種!應試教育下的循規蹈矩不是唯一的解。
從西澳Perth沿著海岸往北出發,挑選黃昏時刻在Broome海灘騎駱駝,經過北領地往南,抵達世界遺產Uluru大聲呼喊,再繼續往南澳及東澳前行,最終在Melbourne停留生活。這趟將近一個月不知有幾萬公里的S路線road trip,我是看到海邊就跳、 在湖裡洗澡、搭帳棚遇雷暴雨、住車屋是享受、曬成烏漆嘛黑炭,開啟了我野性的靈魂!
因為想了解輝煌的漢唐盛世,利用在中國工作的機會,去完成陸上絲路之旅。從絲路起點西安,到前段甘肅酒泉敦煌,中段新疆龜茲喀什莎車和田,到後段出境的各個斯坦國。西域的歷史韻味與文化交融在一起,幻化出千年前商隊的腳步和談笑,讓在工作時期的我得到另一番思維昇華。

講座採線上預約報名,請您詳細填寫下方報名表報名,以利講座變動時,聯繫通知之用途。按這裡報名
如需確認講座是否報名成功,請您隔天參閱報名狀況請參見現上報名人數表。線上報名人數表(請壓Ctrl+滑鼠左鍵)

諮詢專線:02-2356-3667轉分機5,周一至周五09:00~18:00

如何前往講座位置:搭捷運到 善導寺站,走6號出口,出來就是紹興北街,往北平東路方向走約60公尺,遇到31巷右轉約20公尺,左側即是本大樓,請上四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