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集地講座】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娛樂生活史

有一次因忘了繳費家裡的有線網斷訊,孩子下午放學比我早到家,結果,當天在辦公事簡直無法上班,接了數不清的電話,只因為我說明天再去繳費而不得安靜,[不行啦,拜託啦!!!今天晚上我要看到XXX,很好看,、、、,現在去繳,不要明天去繳啦好不好?]。

現在已是一個不可一日無電視與電腦的年代了,老女老少生活娛樂都已經繞著電視電腦轉,然而,在沒電視電腦出現之前,一般民眾日常生活娛樂是什麼呢?

5/25日,歡迎您來參加林芬郁老師的新書分享會,現場準備了將近200張的精彩照片,為您娓娓道來。。。除了介紹廟會陣頭外,還會敘述歌仔戲與布袋戲的演變。

歡迎點入(按)報名參加:GEO café (集地咖啡): 【樂活GEO】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娛樂生活史

~1_1.JPG

看電視是現代人最普遍的休閒娛樂,電視機更是家家必備的家電。但是,電視出現以前呢?阿公阿嬤的日常生活娛樂是什麼?

聽廣播、看書、讀報章雜誌、欣賞流行音樂、逛唱片行、看電影、上咖啡館喝咖啡、去廟口看布袋戲跟歌仔戲、三五親友相聚打牌、參加學校遠足或公司郊遊,依循歲時節俗包湯圓、提花燈、吃粽子……這些休閒娛樂似乎與現在大同小異,事實上卻「有點像又不太像」!

你一定不知道,以前想聽廣播不但得先辦理收音機登記,還得按月繳交月費;買不起唱片卻想聽音樂時,可以去參加救國團或公園舉辦的「唱片欣賞會」。而當年的布袋戲迷就跟現在的歌迷一樣瘋狂,自動組成「椅子會」,風雨無阻跟著布袋戲棚全台跑透透!

在那個保守的年代裡,喝咖啡屬於高級休閒,「要不要來去喝咖啡?」其實是男生邀請女生約會的通關密語。如果想去戶外走走,學校遠足、救國團舉辦的青年活動、各種公私單位的團體郊遊,不論是「八景」還是「十二勝」,都是當時最熱門的觀光勝地。

以民國五十一年台視開播為年代畫分點,《沒有電視的年代》將帶我們回到「沒有電視」的年代裡,以淺顯的文字,搭配多幀珍貴的影像,娓娓道來臺灣人的古早日常娛樂,跟著阿公阿嬤一起輕鬆一下!

536614_2588667655373_1815051398_1532077_170119060_n.jpg

轉載: 《沒有電視的年代》寫庶民古早味
2012-04-07 01:34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是哪一首?從什麼時候開始,中秋節流行烤肉、過年一定要打牌?三位年輕的台灣文史研究者林芬郁、沈家姍、蔡蕙頻合寫《沒有電視的年代》,從阿公阿嬤看的歌仔戲、聽的音樂、去哪裡踏青,寫到當時的廟會、報章雜誌和咖啡館流行,重現古早生活情味。

 近年,台灣史研究從學院走向民間,許多非歷史科班的作家從庶民生活角度出發,開發出各類型的台灣史寫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有《喜事台灣》、《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等書的陳柔縉,她深入研究報章史料,生動重現日治時代庶民生活,筆調生動有趣,大獲好評。

 其他如文史工作者莊永明也針對老照片與唱片收藏,出版《台灣世紀回味》、《台灣歌謠》等書。現經營「永樂座」書店的作家石芳瑜,也在近日推出《花轎、牛車、偉士牌》,描繪荷蘭時代至今名人的愛情故事,也側寫各時代社交情境。

 《沒有電視的年代》三位作者中,七年級的蔡蕙頻、沈家姍現就讀政大台灣史博士班,林芬郁畢業於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為這類寫作中的新生代。蔡蕙頻表示,學院中雖著重政治史,但她受陳柔縉的書啟發很大,未來也決定繼續寫作庶民生活史。

 書中分十章節重現百年前的庶民生活休閒,筆調輕鬆詼諧,例如她們描繪打牌興盛的年代,男女老少各有所好。板橋林家後代、文史學者林衡道回憶,家裡要是東家在打麻將,傭人就會趁東家不注意的時候打四色牌,小孩玩的則是繪有日本歷史人物畫像的紙牌。民間還曾流傳,如果能偷到新搬來的住戶家門口門牌,則打牌必勝,其風潮可見一斑。

 談到郊遊勝地,日本政府便曾舉辦票選,選出淡水、日月潭、鵝鑾鼻、太魯閣等台灣八景,阿里山賞櫻則從一九五○年代流行至今,當時報紙便有「阿里山櫻花盛開,登山遊客接踵來」的報導。

 歌仔戲流行的背後,則反映出當時女人不能自由外出,「趁著廟會出門看一齣歌仔戲」成了許多女人少有的娛樂,看到戲中主角遭遇和自己相仿,更能陪著痛哭一場,無怪乎歌仔戲觀眾以女性居多。

 日本人引進喝咖啡的習慣後,泡咖啡館成名人雅士的潮流,咖啡館內可以約會、聽音樂,五○年代甚至還加了點「粉味」。因當時公共茶室競爭激烈,不少老闆請來妙齡女子陪喝茶,後來大加取締,有些茶室為了躲避查緝便把店名改為「咖啡館」,當時有名的「黑市咖啡館」還分為本省幫、外省幫,小姐風格和收費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