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基本認識與耶路撒冷
講到中東,就一定要談到以色列,講到以色列,最出名的就是耶路撒冷.
我們印象中的以色列為何紛爭不斷,為何耶路撒冷是三大教的聖地!
旅遊離不開閱讀,如果對中東沒有基本認識,您不會想去以色列,甚至以為她是危險之地.
下面這篇文章,從以色列的網站上節錄下來,剛好有簡體中文,我只不過把它變成繁體字,讓大家有基本的了解!
<Part.1 以色列今昔>
從舊到新
走在以色列,就是走在歷史畫卷中:從風霜侵蝕的十字軍城堡,到海員、信徒、著名旅人云集的海港;從曾是游牧民族之家德的沙漠美不勝收、快被忘光的駱駝隊、軍隊和商人,到酋長墓上的白色拱頂、沉寂的修道院、和以色彩絢麗的馬賽克裝飾的古老猶太教會堂。
據猶太人的傳統,以色列地是上帝承諾賜給以色列人的。基督教中的救世主耶穌出生在這裡;伊斯蘭教中的先知默罕默德也在此升天。這裡是三大洲、兩大海交匯之處;這裡集合著各種文化、風俗、傳統;這是多個民族的家園。這片地處古代商路要衝的土地,曾一次又一次被人征服:迦南人、希伯來人、巴比倫人、波 斯人、古希臘人、古羅馬人、阿拉伯人、十字軍、土耳其奧圖曼人、還有英國人。他們把這個人人渴望的小國家變成了烽火連天的戰場,在這裡築起了一座座要塞、 城堡和皇宮。
定居與征服-聖經時期的以色列
迦南部落是最早定居於以色列的人,直到公元前2千年,他們都是這塊土地的主要居民。即使早在那時,以色列已經成為各種文化融合之處:南方的埃及,北方的亞述、美索不達米亞和南亞次大陸等。公元前兩千年間,有些部落開始入侵以色列。來自於愛琴海的非利士人,後來在南方沿海平原定居下來;還有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希伯來人,後來居住在山峰丘陵之間。
希伯來人,也被叫做“雅各的兒子們”,以12支部族的形式居住。到公元前2千年末,被以色列的第一個國王掃羅統一。其繼任者大衛王開疆拓土,武勳頗著,征服一個朱佈人(Jubusite )城市更從他們手中買下耶路撒冷並定為他王國的首都。大衛王兒子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為聖櫃建立了第一個聖殿。所羅門王死後,王國一分為二,雅各十二族的十族在北方建立以色列王國,另兩族則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猶太王國。公元前721年,以色列王國被亞述人征服;北方十族慘遭流徙,至今仍屬“丟失”,無從追索。 公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巴比倫人征服,第一聖殿被毀,“雅各的兒子們”被逐出以色列,史稱“第一次巴比倫流放”。
帝國之間–巴比倫時期到拜占庭時期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擊敗巴比倫人,猶太部族獲准重返已被納入波斯帝國版圖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在灰燼中重生,j第二聖殿建了起來。
公元前 333年,亞歷山大大帝橫掃波斯帝國,包括以色列土地。
公元前66年,以色列被古羅馬大將龐培攻占。之後兩百年裡,猶太國王作為是羅馬帝國的藩王代替古羅馬帝國治理以色列。那是一段動盪不安的歲月。
公元70年,以色列爆發猶太大起義,失敗後第二聖殿隨之被毀。
公元135年,以色列再次爆發大起義,失敗後猶太人從此被流徙千里。耶路撒冷被夷為平地,原址上建起了一座羅馬城市。
基督教救世主和創始人耶穌出生於羅馬統治時期。但只有到300年後,基督教才被羅馬帝國、以及後來的拜占庭帝國所承認。
基督教被帝國承認後並很快成為國教,以色列地也因此成為聖地而得到迅速發展。眾多信徒前往朝聖,在全國各地教堂、修道院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也是在這個時期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教堂(Church of the Hly Sepulchre)和伯利恆的耶穌誕生教堂(Church of Nativity)被就建了起來。至今在歐夫達(Ovdat)、迦百農(Capernaum,也叫Kfar Nakhum)、卡馬伽德(Khamat Gader)和拉特倫(Latroun)仍可見到這個時期建築的遺跡。
貫通東西–從穆斯林到十字軍
公元640年,穆斯林的奧馬爾哈里發領軍攻占以色列,由此拉開了穆斯林統治的序幕。這期間對整個地區都很重要。在此期間,東西方之間開始了的交流:各種商品、宗教藝術、文化及科學技術從東方流入歐洲,使雙方進步了。
根據伊斯蘭教,其先知默罕默德在耶路撒冷升天,所以耶路撒冷也被伊斯蘭教視為第三聖地。阿拉伯人統治早年,基督教徒還可以進入耶路撒冷;從11世紀起,基督教徒便不得進入。導致了教皇烏爾班二世召十字軍東征,想從穆斯林的手中將耶路撒冷解放出來。
1099年,第一次東征結束,十字軍攻占耶路撒冷。十字軍統治時期,以色列發展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多條商道將中國、印度、馬達加斯加和非洲與歐洲市場連接起來。十字軍治下的城市也成為穆斯林、亞美尼亞基督教商人和歐洲商人交易之處。在城市亞可(Akko)、凱薩利亞(Caesarea)、耶路撒冷、拉特倫(Latroun)、和奇拉南路(Kilat Namround)還殘留有十字軍城市遺跡。
十字軍統治的時期並不長。 1187年,薩拉丁蘇丹在卡內伊•凱丁(Karnei Khitin,也叫Hattin)戰役中擊敗十字軍。之後,十字軍接連皆北;在1291年,馬穆魯克(Mamluks)攻陷十字軍的最後一個要塞亞可 (Akko),十字軍徹底失敗。馬穆魯克佔領以色列後,以色列的政治、經濟日漸衰頹。
1517年,奧斯曼帝國攻占以色列,但情況未見絲毫好轉。奧斯曼帝國中以色列只是窮鄉僻壤;這段時期除了三大宗教的一些朝聖者外,東西方的交流幾乎完全中斷。
從舊到新–英國託管及新以色列建國
1799年拿破崙來到以色列,把以色列的重要性重新展現。
拿破崙的東征讓西方世界明白了以色列在戰略和經濟上的重要性,也導致了歐洲諸國紛至沓來。多條新交通路線開發了,基督教也在以色列設立傳教機構。來以色列朝聖的信徒數量不斷增加,猶太人也開始向以色列移民。
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各國對以色列的興趣逐漸增大。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英國占領了以色列,使這興趣達到一個高峰時期。
1948年,英國託管結束,以色列宣佈建國。國父們在《獨立宣言》中寫道:“以色列將對猶太移民敞開國門,歡迎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同胞重返故土;以色列將致力於推動國家發展,造福全體國民;以色列將恪守自由、公正、和平的信念……保證各種信仰、宗教、教育和文化之完全自由;保護所有宗教聖地、神廟及它們不可 褒瀆的神聖性。。。”
地跨三大洲的以色列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已成為各種文化交匯融合處。以色列國民包含多個民族、多個宗教。有篤信宗教的、也有不信教的;有阿拉伯穆斯林、也有阿拉伯基督徒;有德魯茲人(Druze)、貝多因人(Bedouin)、切爾克斯人(Circassians)、撒瑪利亞人( Samaritan);還有大離散後回歸的來自於東歐、西歐、北非、亞洲、北美、南美的70多個國家的猶太人(Jew)。這些移民分佈在全國各地:在內蓋 夫(Negev),阿拉瓦(Arava),加利利(Galilee)和沿海平原中;在共產主義集體農莊基布茲和小型農場莫夏夫(Moshav) ;在充滿活力的城市,在寧靜的小村莊。移民們忙碌地從事商業、工業、農業和科學研究等發展。正因為各種文化、各個民族、和各個宗教,締造了豐富的傳統、信 仰、和風俗,貫通古今,融會東西,造就了今日以色列今百花齊放的精彩局面。
地理與自然
以色列位於西南亞,地處地中海、敘利亞沙漠和阿拉伯沙漠之間。以色列的地理邊緣約旦裂谷以東,西為地中海,北為黎巴嫩群山,南為埃拉特灣。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地形各異,氣候多樣。以色列密集的人口並沒有影響到境內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及其他眾多自然風景區。
地理區域以色列由北到南分為三大區:沿海平原,山區和約旦裂谷。
沿海平原(Costal Plain)
以色列的西部地區從北方的羅什•哈尼克拉(Rosh HaNikra)一直延伸到南方的西奈半島(Sinai Peninsula)。北方的平原寬約4-7公里,由北向南逐漸延伸約50公里。
沿海平原土地肥沃,有幾個水資源;該區還包括了以色列的主要交通幹線。沿海平原人口密集,特拉維夫和海法等大城市都位於這一地區內。
沿海平原由北到南分為:加利利平原,亞克平原,卡美爾平原,沙龍平原,地中海沿海平原和南方沿海平原。沿海平原東部為低地——港口地區與山區之間的過渡地帶。
山區(Mountain Region)
山區北起以黎交界,南到埃拉特灣,位於沿海平原和約旦裂谷之間。區內最高的三座山峰為加利利區海拔為1208米的梅隆峰(Mt. Meron) 、撒瑪利亞區(Samaria)海拔為1016米的巴哈特索峰(Mt. Ba'al Hatsor ) 、和內蓋夫區海拔為1037米的拉蒙峰(Mt. Ramon)。
人口較少的山區多為岩石。北方山區氣候是多雨的地中海氣候,南方地區則為沙漠性氣候。山區主要延伸區是:北方的加利利、卡美爾山,撒瑪利亞丘陵、朱迪亞丘陵、以及內蓋夫高地。
兩大峽谷將山區分為三段——耶則里爾(Jezre'el)山谷將加利利山脈與撒瑪利亞丘陵隔斷,貝爾謝瓦-阿拉德裂谷(Beer Shava - Arad Rift)將朱迪亞丘陵與內蓋夫高地隔斷。撒瑪利亞丘陵以及朱迪亞丘陵的東山坡就是撒瑪利亞沙漠和朱迪亞沙漠。
約旦裂谷(Jordan Valley Rift)
裂谷縱貫以色列南北全長:北起米圖拉(Metula),南止紅海。
地震形成的約旦裂谷是非洲-敘利亞裂谷的一部分,後者從敘利亞-土耳其邊境一直延伸到非洲的讚比西河。以色列境內最長的河流約旦河流經約旦谷和兩 大湖泊: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肯內列湖(Kineret,即加利利湖)和地球上海拔最低的鹽水湖死海(The Dead Sea) 。約旦山谷從北到南分為:胡拉谷(Hula Valley) 、肯內裡谷(Kineret Valley) 、約旦谷(Jordan Valley) 、死海谷(Dead Sea Valley) 、和阿拉瓦(Arava)。
戈蘭高地
戈蘭丘陵地帶位於約旦河東岸。以色列境內戈蘭高地是一塊大型玄武岩平原的盡頭(該平原大部分位於敘利亞境內)。戈蘭高地北部的哈蒙峰(Mt. Hermon)是以色列境內的最高峰,海拔2224米。
氣候
以色列地處亞熱帶,一年有兩季:炎熱乾燥的夏季和寒冷濕潤的冬季。不過,由於以色列坐落在海洋與沙漠之間,且各個地方受到海拔、與海洋距離等因素影響,以色列各地氣候多變;並因而能提供在哈蒙峰上享受滑雪樂趣,或在埃拉特灣中暢遊冬季旅遊選擇。
以色列按氣候可分為三個區:中、北部地區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多雨;沿海平原夏季潮濕但冬季十分舒適;山區夏季乾燥,冬季寒冷。以色列南部和東部地區為沙漠性氣候,炎熱乾燥,晝夜溫差大。沙漠氣候與地中海氣候之間就是過渡性的半乾旱地區。
以色列陽光充足,日照時間和強度均名列世界前茅。適合日光浴,但必要採取保護措施。
以色列降水多集中在冬季。除哈蒙峰每年有降雪外,其他為數不多的山峰偶爾也會在冬季出現降雪。大部分地中海氣候地區的年降雨量超過400毫米而沙 漠地區年降雨量不足250毫米。半乾旱地區的年降雨量約在300到400毫米之間。雖然雨季多為十月到翌年五月,但大部分降雨集中在十二月和二月之間。
旱季時氣溫最高的月份為七月和八月。每年九月到十一月以及四月到六月之間,氣溫宜人,降雨稀少,是海灘度假和沙漠遊覽的黃金季節。夏季前往以色列 的遊客最好準備淺色、輕鬆的衣服和泳衣;冬季則應攜帶保暖衣物和雨傘。以色列的冬天較為舒適,戶外遠足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碰上了陰雨連綿的日子,南 方海港城市埃拉特將是您享受燦爛陽光的不二選擇。
更多信息及天氣預報請訪問以色列氣象服務網站或致電972 - 3 - 968 2121天氣記錄:972 – 3 - 5600 600
電子郵件:ims@ims.gov.il
江河湖海
由於降雨稀少,以色列境內大多數河流也隨季節而變化:以色列境內最長的河流約旦河全長250公里,從胡拉谷南部流經肯內里湖(加利利湖),最後注 入死海。約旦河源於三條短流——丹(Dan),哈蒙(Hermon)及斯尼爾(Snir) ——沿途風景優美,吸引了大批遊客。
沿海平原地區也有多條河流終年不斷,如塔尼尼姆(Taninim,鱷魚)河和雅曠河(Yarkon Rivers)。幾條湍急的河流從山區流向東方,由此創造出不少美麗的峽谷,包括:阿穆德(Amud),提爾沙(Tirtsa),帕拉特(Prat),凱 德隆(Kidron)和阿魯格特(Arugot))。以色列最大的溪流在內蓋夫地區沖刷出無數壯麗的峽谷。南部地區的大溪流包括:茲里姆河 (Tse'elim),青河(Tsin),帕蘭河(Paran),比塞爾河(Besor)以及哈阿拉瓦河(HaArava)。冬季時,內蓋夫地區的河流可 能會氾濫成災。
以色列兩大水體分別是肯內里湖(加利利湖)和死海。肯內里特湖是以色列得最大的淡水湖,備受游泳愛好者青睞,岸邊基督教聖地眾多。死海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地方,吸引了大量熱愛自然、希望體驗海水神奇療效的遊客。其它水體如胡拉湖等相對較小。
動、植物群
由於以色列地處多種氣候、地理地形的交匯處,動、植物群資源非常豐富。全國共有2380種植物群,包括許多僅存留於以色列的珍稀品種。其種類之豐富,甚至遠超很多國土廣大的國家。
植物最密集的地區當屬地中海地區,多為灌木叢和下層林叢。以色列大部分森林都已經被破壞,僅山區殘留有部分原始林(如加利利地區的梅隆峰和卡美爾山)。沙漠地區植被稀少,恩戈地和約旦谷一帶生長有少量亞熱帶物種。半乾旱地區中同時生長有沙漠和地中海氣候地區植物。
以色列有多個植物園,如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裡面的植物園,在這裡全都是以色列的野生植物。
野生動物
以色列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各地區均有源於周邊國家的野生動物分佈;尤以昆蟲和鳥類為突出例子。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品種也十分豐富。以色列共有大概 100多種野生哺乳動物,與整個歐洲加起來也只有140種比起來,的確讓人驚喜。這裡不僅有原生活於歐洲寒帶地區的動物,也有原生地為阿拉伯沙漠和埃及的 哺乳動物,甚至還可以看到源於非洲和南亞次大陸的哺乳動物。
雖然以色列很多哺乳動物都屬於瀕危物種或是在夜間才出來活動,但有些還是能輕易看到,如鹿 (Deer)、巨角塔爾羊(Ibex) 、蹄兔(Hyrax)和豺(Jackal)等。以色列較著名的動物園包括:耶路撒冷的聖經動物園(Jerusalem's Biblical Zoo) ,拉馬特甘的狩獵動物園(Ramat Gan Safari Park)和阿拉瓦地區約特夫塔附近的卡哈伊巴爾保護區(Yotveta Khai Bar Reserve)。
以色列能看到510多種鳥類,大部分為春秋兩季遷徙的候鳥。以色列是多條候鳥遷徙路線的要衝,每年兩季都有數以百萬計的鳥兒飛越過境。遊客可以在 貝特錫安山谷(Beit She'an)的卡法魯賓基布茲(Kibbutz Kfar Ruppin)中的胡拉保護區(Hula Reserve)、阿拉瓦羅坦基布茲(Kibbutz Lotan)鳥類觀察中心和埃拉特的國際鳥類研究中心觀察候鳥遷徙。
在以色列的南部邊陲紅海沿岸,生長著大量海洋生物,包括熱帶魚和珊瑚礁等。遊客可在埃拉特的海底世界(Underwater Observatory and Marine Museum)或潛水觀賞。
Part2. 耶路撒冷(Jerusalem)
關於這座全世界最神聖的城市,還有什麼我們沒有提到呢?始建於數千年前,這座永恆之城至今猶存,風采依然;每當微風呢喃,每一塊建起這個古城的岩 石都向聆聽者喃喃低語一段屬於自己的傳奇歷史;就是這座古城,數千年來始終強烈地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虔誠朝聖者前來參拜;這就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擁有70多個充滿了愛慕、嚮往情懷的名字的城市。在古代的地圖上,耶路撒冷就位於全世界的中心;時至二十一世紀,她仍然像一個年輕的新娘一樣讓人傾慕不已。
耶路撒冷是一座愛恨交錯卻又在情感上使人難以抗拒的的城市,是一座為人類提供宗教和靈魂洗滌經驗的聖城。活力與娛樂並存,樂趣伴探索而生。
除了那些讓人流連忘返的傑出歷史古蹟,耶路撒冷能賦予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熱衷者現代風格的旅遊項目,包括各式各樣的文化、藝術、戲劇、音樂、考古和烹調慶祝活動。
古城(The Old City)是耶路撒冷的心靈所在。古城外有高牆圍繞,內分四個角區——猶太區(The Jewish Quarter),亞美尼亞區(The Armenian Quarter),基督教區(The Christian Quarter)和穆斯林區(The Muslim Quarter)。
古城內包容保護著世界三大宗教聖地:猶太教聖地西牆(The Western Wall),基督教聖地聖墓教堂(The Church of Holy Sepulcher)和聖殿山上的穆斯林教聖地圓頂清真寺(The Dome of the Rock )。西牆廣場每年均有數百萬猶太信徒前來祈禱、朝拜。
宏偉的西牆是原位於聖殿山上的猶太聖殿的遺留外牆。到訪者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相信的人把自己的心願、祈禱寫成小字條,放到西牆的裂縫中–根據猶太傳統,在西牆下許下的心願會直達天庭。
在西牆周圍還有其他重要猶太地方:西牆地道(The Western Wall Tunnels),獨特的大衛森中心(Davidson Center),猶太人區內古羅馬集市遺址((Cardo),還有巍然矗立在古城外牆當中的大衛塔(The Tower of David, or David's Citadel)。
古城以南是大衛城(The City of David),古迦南人(Canaanite)和猶太人的耶路撒冷從此地發展。加上這里文物、古蹟眾多,促就了讓人終生難忘的記憶。耶路撒冷在基督教中地位同樣重要,因為耶穌曾經住過這裡,也在此地離開人世。僅在基督教角區內就有40多座宗教建築(教堂、修道院和朝聖者旅社)。
基督教角區中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遺址當屬“苦路”(Way of Sorrows, or Via Dolorosa):基督教傳統中,這是耶穌走過的最後一段路,一直到骷髏山上(Golgotha Hill)他被釘死在十字架的地方。很多來耶路撒冷的朝聖基督徒都要重走耶穌的苦路,並從穆斯林區獅門(Lion Gate)起步,穿過十字架14站,最後到達聖墓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基督教的幾處最重要遺跡都在聖墓教堂裡面,包括塗油石(耶穌下葬前身體停放的石頭)和耶穌之墓。每年數千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信徒前來聖墓教堂朝聖。
古城西南方是錫安山(Mt. Zion)。基督教認為瑪麗亞在此度過在世上的最後一夜。瑪麗亞永眠教堂(Dormition Abbey)建於百年前,在地下室層放有瑪麗亞安息雕像。教堂旁邊就是耶穌用“最後的晚餐”所在地。
古城之東為橄欖山(Mt. of Olives),山上有其他重要基督教遺跡和幾個教堂:基督升天地(The Ascension),主禱教堂(The Paternoster Church),主泣教堂(Dominus Flevit),聖瑪麗神女教堂(Mary Magdalene),和萬國教堂(Gethsemane),拉撒路司修道院(Lazarus Monastery)。根據基督教傳統,在基得榮山谷(Kidron Valley)的瑪麗之墓(Mary's Tomb)在橄欖山的下面。
古城除了眾多聖地外,還有很多迷人有趣的地方值得一遊。集市就堪稱體驗世俗生活的一大好去處。在這裡有亞美尼亞風格的裝飾陶瓷製品,漂亮的珠鍊, 地道的服飾,刺繡墊子,色彩繽紛的羊毛地毯,獨特的蠟燭台和極好的玻璃器皿,以及各種各樣的紀念品。
站在古城城牆頂部的步行道(Promenade)上, 可將耶路撒冷古城、新城景色盡收眼底。城牆之行在晚上更是美不勝修;燈光下的耶路撒冷古城讓人陶醉不已。亞美尼亞角區(Armenian Quarter)雖然最小但絕不缺乏魅力,也非常值得一遊。
耶路撒冷新城猶太人鄰里區建設始於19世紀晚期,其中好些區域至今還保留了原先的迷人風貌;穿梭其間,樂趣無窮。這些區域包括了德國僑民區 (German Colony)的伊文以色列(Even Yisrael),葉明莫什(Yemin Moshe),米歇雷姆(Me'a she'arim),馬哈耐以色列(Makhane Yisrael),納克拉沃(Nakhlaot),納克哈拉謝瓦(Nakhalat Shiva),安凱倫(Ein Kerem),康門米特(Komemi'ut),裡哈維亞(Rehavia),布哈拉區(Bukharian Quarter)和埃塞俄比亞區(Ethiopian Quarter),和德國僑民區(German Colony)裡的伊文以色列(Even Yisrael)。
耶路撒冷還有很多獨特而且有意義的地方值得到訪:如阿蒙哈納茲維(Armon HaNatsiv)和能看到耶路撒冷全景的觀景台(Promenade),彈藥山(Ammunition Hill),大屠殺紀念館( Yad Vashem),米甚肯努沙昂尼姆(Mishkenot Shaananim),十字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the Cross),伊萊亞斯修道院(Elias Monastery)和基督教青年會大廈(YMCA Building)。
耶路撒冷還有眾多現代建築,包括:最高法院(The Supreme Court),以色列博物館(Israel Museum),聖經動物園(Biblical Zoo),議會大廈(The Knesset),赫茨爾山(Mt. Herzl),以及聲色香味俱全的馬哈耐耶胡達(Makhane Yehuda)露天市場。
德國僑民區、本耶胡達(Ben Yehuda)步行廣場、和俄羅斯大院落(Russian Compund)都是耶路撒冷主要夜生活去處,這些地方風格自成一派,兼熱鬧、時尚、優雅一身。
博物館愛好者們會欣喜地在耶路撒冷發現這裡有著多個類型、內容迥異的一流博物館,如:以色列博物館(Israel Museum),國家歷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布隆菲爾德科技博物館(The Bloomfield Science Museum),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洛克菲勒博物館(Rockefeller Museum),聖經之地博物館(Bible Lands Museum),伊斯蘭藝術博物館(Islamic Art Museum),舊伊休夫法院博物館(Old Yishuv Court Museum),亞美尼亞博物館(Armenian Museum),和意大利猶太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talian Jewish Art)。
對孩子們來說,新建的時光電梯(Time Elevator)耶路撒冷市歷史的三維互動講解),寬廣的聖經動物園,出售各種聖經題材藝術品和手工藝品的恩•亞爾(Ein Yael)都是有趣的地方。
耶路撒冷自建城以來就容納了各種不同的信仰、傳統和民族體系。您可以在這裡品嚐古代沿用下來用爐子文火煮製的美味佳餚,領略各咖啡廳的別樣風情, 各款民族美食。到了晚上,小吃攤點如雨後春筍,讓人應接不暇。除了美食,耶路撒冷還未到訪者準備了不同檔次的住宿,從國際連鎖豪華酒店到廉價的青年旅社, 豐儉由人。
如果要明白為什麼耶路撒冷是全世界宗教、精神中心,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朝聖者,就必須從幾千年前說起。耶路撒冷的歷史是戰爭史與奮鬥史。由於它顯著的戰略位置,有史以來無數國家想要征服這塊土地,而其中一些國家也確曾在不同的人類歷史時期將耶路撒冷成功佔領,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耶路撒冷見證了人 類滄桑,嘗盡了戰爭與和平,愛與恨,富與貧,幸福與痛苦,毀滅與重生。
根據猶太教的說法,混沌初開之時(5769年前),上帝從在莫利亞山(Mt. Moriah)上的世界基石開始創造世界。聖殿山就是莫利亞山。約4000年前一座重要迦南(Cananite)皇城曾建在此處,亞伯拉罕在這山上要把以撒奉獻給上帝;公元前1004年,大衛王征服了耶布斯人(Jebusites)並從他們手中買下耶路撒冷,並把耶路撒冷定為他王國的都城並奉為聖城。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在聖殿山上修建了第一座聖殿,他的後代埃茲凱斯(Hezekiah)王、澤德基亞(Zedekiah)王,還有北部猶太國王都曾擴大都城的範圍,並加強其防禦工事。一個供水系統(Hezekiah'sTunnel)也是在那段時間建起來的。這些努力都沒有白費。當亞述(Assyria)國王塞納克里布(Sennacherib)率軍圍攻耶路撒冷卻久攻不下,最後只能退軍。直到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才攻陷了這座猶太都城。耶路撒冷城被毀滅後,大部分當地居民都被流放到至古巴比倫(Babylon)。公元前538年,波斯(Persia)打敗巴比倫, 並允許流放的猶太人返回朱迪亞(Judea,即原大衛的猶太王國)和耶路撒冷。猶太人重建耶路撒冷,修建了第二座聖殿。接下來的370餘年,猶太人先後在 波斯王國後在希臘王國的統治下維持了自治。公元前168年,哈斯摩尼起義(Hasmonean Revolt)成功後再度建立猶太王國,耶路撒冷再次成為猶太國都。後來耶路撒冷又歸羅馬帝國統治下;希律王在公元前73至74年擴建了第二聖殿。
在第二聖殿晚期,耶路撒冷社會和宗教拉力均高度緊張。耶穌在拿撒勒傳道發生在同一時期。公元66年,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並佔領了耶路撒冷。起義在 公元70年被鎮壓下去。由提圖斯(Titus)率領的羅馬軍隊攻陷了耶路撒冷,把第二聖殿燒為廢墟,並再次流放了城內猶太居民。接下來的60年,耶路撒冷 荒蕪一片;直到巴柯巴(Bar Kokhba)起義猶太人才暫時返回耶路撒冷一段短時間。公元135年,羅馬帝國重建耶路撒冷,將其改名為埃利亞卡皮托利納(Aelia Capitolina),並禁止猶太人居住其中。
公元324年,羅馬帝國接受基督教並後來成為拜占庭帝國,耶路撒冷再次成為一座重要城市:耶穌生前到過的地方和去世的地方被找尋、確認後定為聖地;多座氣勢宏偉的教堂也應運而生,包括聖墓教堂(復活教堂)和錫安山上的“眾教堂之母”。
公元638年,穆斯林教徒征服耶路撒冷,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內修建了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和阿克薩清真寺(Al Aqsa Mosque)。穆斯林統治其間,猶太人逐漸返回耶路撒冷,公元10世紀左右,耶路撒冷再次成為以色列猶太人的精神及心靈的首都。
十字軍也曾染指耶路撒冷。公元1099年,十字軍攻陷耶路撒冷,對城內猶太人和穆斯林展開大屠殺,並將耶路撒冷設為自己的首都。不到一百年,在公 元1187年,薩拉丁(Saladin)在凱汀戰役(Battle at Khitin)中擊潰十字軍。那時起,流放在外的猶太人開始重返耶路撒冷,重新定居下來,直到今天。
公元1250年,馬穆魯克王朝(Mamluk Dynasty)在埃及崛起,其後攻占了耶路撒冷及該地區,成為了耶路撒冷的新主宰。公元1517年,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將其勢力延伸到耶路撒冷,其統治達400年之久。土耳其人統治下得前一百年,耶路撒冷城繁榮興旺,城市圍牆重建;但在公元16世紀下半葉 始,奧斯曼帝國開始衰落,耶路撒冷的物質財富也因此而開始走下坡路。
到了19世紀初,耶路撒冷已經成為了一個被人忽視的、困在自己城牆裡面的小城。只有到了19世紀末期(從1860年起),英國慈善家摩西蒙提菲勒 (Moshe Montifiore)慷慨解囊,出資修建了耶路撒冷古城外的第一個居住區-米甚肯努沙昂尼姆(Mishkenot Shaananim )。耶路撒冷新城從此開始發展。這個成功的首個定居點鼓勵了古城牆外更多定居點的建設。越來越多的猶太人開始移居耶路撒冷,使得猶太人在1873年成為了 耶路撒冷人口的主要部分。
在1917年,以色列開始成為英國託管地(British Mandate),但耶路撒冷仍保留其首都的頭銜。以色列在1948年建國後,定都耶路撒冷。所有主要政府機構均建設在耶路撒冷,包括以色列議會大廈 (The Knesset)、最高法院(The Supreme Court)和各政府辦公大樓。
以色列獨立戰爭期間,耶路撒冷經歷經多次血戰。當以色列與約旦簽訂停火協議時,耶路撒冷被分成兩部分,兩國分治。直到1967年的六日戰爭後,首都耶路撒冷才重獲統一。統一後的耶路撒冷成為了以色列的最大城市。
從一開始世界上就只有一個耶路撒冷;也只有耶路撒冷堪稱世界獨一無二的聖城。
更多關於耶路撒冷的信息,敬請訪問: http://tour.jerusalem.muni.il
-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 瀏覽次數:1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