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朱拉何性愛神廟Khajuraho Temple
卡朱拉何性愛神廟Khajuraho Temple
卡朱拉何神廟位在中央邦的北部,約有1仟多年的歷史,得到當時王朝的資助,歷經近百年方完工。卡朱拉何神廟是世界知名的性愛神廟,在廟中的雕滿了男性和女性神祇交媾的雕塑像和美姿女神像。充滿性幻想,這些雕像座充滿了驚艷,散發了藝術想像力及創造力,堪稱印度廟宇石雕中的極品。
卡朱拉何神廟和泰姬馬哈一樣,不論你先前看了多少資料,當你親臨現場,看見實景,你將不由自已對他讚嘆不已,全然超出你的想像。
神廟是由是精緻印度亞利安式的建築,原先共有85座廟,是集合式的建築群,如今僅存22座。高聳的平台,有非常多的樓層和地下室及華麗的裝飾藝術的廟群。透過不同的隔間,大廳,入口門廊各有不同的格局。呈平行式的廟上尖頂,統一的式樣,每一個天花板各有4個裝飾的支柱,是世界有名的芸術建築。
南印度的觀光客頗多抱怨,看過了卡朱拉何神廟,對家鄉的寺廟將無法適應,有的抱怨觀光資料,沒有把最好的秀出來;有的則說浪費太多時間在爬爬下,無法窺看全貌。
聰明的常客,租了馬匹和望遠鏡,看來也難掩失望之情;有些年輕的夫婦,由太太帶小孩吃東西,分散小孩的注意力,自已獨賞;有些年輕的男士看完了說:我們的祖先夜夜春宵超強的性能力,但他看不出女伴的愉悅之情。人們對卡朱拉何神廟,各有不同的解讀和反應,非常有趣。
西方的觀光客反應更有趣,一邊詳細觀察,一邊做筆記,看到不思義的姿式,不盡莞爾,時而大笑,時而爭論不休,一對美國夫婦在讚嘆之餘,要學印度功夫,要改吃印度咖哩,來增強性能力。
當然也有人受到海外旅行資料,誇大的報導,讓自然純真的美雕品,過度渲染性愛、色情、過度強調性趣,以看春宮圖的心境,來卡朱拉何廟當然大失所望。如果聽人說:神祇毗溼奴(Vishnu)的太太吉祥天女神拉克希米 (Laxmi)和智慧之神身材不是很美,不性感。更顯得此人印度文化的無知,也是對卡朱拉何,原創力及原創理念的芸術價值不尊重。
當然,有關廟堂上的情色的雕刻,在印度也是爭論不休的,有些學者認為是當年奢侈淫亂的帝王,玩世不恭之作。另外一派則認為,這是一種古代印度神聖性教育,透過群眾參訪交流,可實踐印度教的4大徒徑爭脫輪迴(法輪/業障/浸慾/冥想瑜珈)。這種4大徒徑在廟堂的雕刻品中,彰顯出來,也象徵走向天堂的必經之路。
是否在佛教昌明的時代,過度強調禁慾,適得其反?印度教企圖以性廟的雕刻,提示凡夫俗子,從新找回居家生活價值,正確的享慾觀念?當時性廟的圖像,普遍出現在印度教寺廟、修道院。
也有人認為卡朱拉何性廟,是用來引起人的性慾,勾引女人的性趣。卡朱拉何廟中,有特別突顯性器官的石雕品,尤其是男性的生殖器靈卡(Linga)崇拜,令西方人對性崇拜大惑不解,這在印度教,最自然不過了;在日本也有生殖器廟,是不謀而合,還是系出同源,則不可考了。
印度人溼婆(Shiva)神為男女的兩性化身,任何生命是神的奇蹟,人人都附有神性,神也具有人性,借由性的解放体驗,爭脫輪迴,奉獻給法輪,從古早的性愛寶典的經文卡馬書扎(Kamasutra)中,也有相同的理念和論述。爾或提示神祇也無法爭脫這情慾之網,何況凡夫俗子?
世上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性行為,某一地區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另外一國可能視為大逆不道。比如說接吻在印度視為性行為,在西方和握手一樣平常。
在美國鄉下仍然不能暴露、裸露身体,在歐洲除了公共場所,表演舞台,則稀鬆平常。過去在印度,同性戀是十惡不赦的罪孽,如今可受法律保護,時代在變,法律也在改變。
卡朱拉何性廟的雕刻品,可不是按著模特兒的姿式創作的,相信是按照當時流行的作愛方式或著參照性愛寶典結合藝術家想像而創作的。這種非比尋常的創作淺力,印度人不但不會覺得難為情,相反的他們面對性的開放態度,早於西方仟年之久,感到無比的驕傲,西方一直到1948年奇尼西(Alfred Kinsey)有關性的專書出版。
如果說我們相信這些性雕刻品,是出自於想像,我們不得不欽佩,前人的想像力及了不起的天份;因為很多姿式壓根兒也沒有做過,沒有看過,不過從在作品,附有師父的簽名,顯然不是等閒之作,一則也可能是彰顯創作的所有權。
卡朱拉何神廟中,有很多印度其他地方廟宇中供奉的神祇,如何亞拉(Hoysala)王朝風格的毗溼奴(Vishnu)雕像。安德拉邦的威甲源那甲(Vijayanagar)廟力帕西(Lepakshi)風格的雕像及明那卡西(Meenakashi) 一入廟中有關情色的雕刻,被稱為”令女人愉快的作品”也是相當完美的藝術品,被譽為”對神的奉獻佳作”。
卡朱拉何廟不僅只是情色石雕刻神像,裏面亦供奉印度教溼婆(Shiva),瓦西奈(Vaishnav)和耆那教的神像。廟裏共分5大主題:1) 膜拜儀式雕像2) 居家神祇3) 占卜女神4) 情色區5) 動物區等。如果你在參觀卡朱拉何廟時,仔細用心的觀察,透過更多的資訊,你更能体會,卡朱拉何廟的可看性和了不起的雕刻品之曠世巨作。
- 吳德朗's blog
- Login to post comments
- 5637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