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蔚齡

楊蔚齡出生於1960年,台灣高雄人。

1982年,也就是民國71年畢業於實踐大學的前身實踐專科學校社會工作科。大學畢業後,她考取華航的空服員,這是一個薪水高又可以環遊世界的工作,也是很多台灣女孩夢寐以求的工作。不過,僅管職業如此令人羡慕,楊蔚齡仍然沒有忘記她從小就立下的志願─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華航服務期間,她曾經擔任了6年的119的義務救護員,幾乎所有的假期,當其他女孩正在逛街、喝下午茶、交男朋友的時候,她都在119服務中心。

1988,楊蔚齡在曼谷機場遭遇到一生的轉捩點,那時她還是空服員,當她穿著美麗的制服,拉著小行李箱走過機場時,看到機場裡有100多個衣衫襤褸,面無表情的人,他們安靜的坐著,神情和匆匆行過機場的旅客截然不同。這樣的景象讓楊蔚齡十分驚異,她前去詢問,了解到這群人是包括華人在內的柬埔寨難民,即將被美國接收,他們已經沒水沒食物的等了10個小時了。同時,楊蔚齡也知道了,當時,在泰國東北還有20萬難民,正哀苦無告地等待國際援助。這樣真實的,和自己堪稱順遂的人生完全不同的生活,深深震憾了楊蔚齡,隔年,也就是1989年,她辭掉了華航的工作,在中國人權協會安排下,加入「中泰支援難民服務團」,展開長時期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服務,開始了一段天天都有災難和死亡在身旁發生的歷程。

在救助難民期間,楊蔚齡把自己的生命安危完全置之度外,當地落後的醫療衛生,使她罹患重病;顛簸的道路和性能不佳的交通工具,更使她發生多次車禍,有一次甚至連人帶車翻落山溝,險些喪命。儘管如此,她為難民服務的精神始終不變。

1992年,泰國、聯合國都要趕柬埔寨難民回家,難民們無奈的踏上返鄉之路,而家鄉是一片荒蕪。當時,楊蔚齡曾數度陪同共處4年的難民穿過邊境地雷區和游擊隊,返回家園。回到台灣後,楊蔚齡在聯合報副刊當編輯,只要有假期就趕去柬埔寨,在那個戰爭剛結束,百廢待舉的地方為民眾服務,有鑑於個人力量有限,為了結合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能有計畫地幫助柬埔寨民眾,她在1995年籌備成立「中華民國知風草文教協會」,並擔任理事長。

取「知風草」這個名字,是因為活在落後地區的人,就像是一株株搖曳在曠野的知風草,那裏的孩子是天養的,他們像小小知風草在野地蔓延、滋長,填滿了邊陲的山林。知風草在烈日強風中萎頓,在春風雨露中抽芽,每一株都展露著自己生命的堅實淳厚。以知風草為會名,象徵的是「關懷貧窮」與「文化播種」的精神 。

20年來,知風草文教協會秉持著「一點露培育一枝草」的理念,為柬埔寨失學孩童籌募助學金、中文教材、修建校舍、成立圖書館並培訓師資,讓貧苦的華裔兒童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幫助他們學習自立。至今已有一萬多名華裔子弟受益,並進而改善許多家庭的經濟狀況。

除了華裔同胞,知風草文教協會也幫助貧困的柬人家庭,陸續開辦流浪兒童之家、鄉村職訓中心和都巴薩柬文學校,透過收容、職訓、教育、急難救助等方式,幫助他們自力更生,重拾生命尊嚴。在當地,問起知風草文教協會,幾乎無人不曉,柬埔寨教育部長郭平更稱呼楊蔚齡為「柬埔寨的女兒」。也因為她無私的奉獻,獲得了「十大傑出青年」、「十大傑出女青年」等殊榮。

在忙碌的工作之餘,楊蔚齡始終沒有放下創作的筆,由於豐富的社會服務經驗,她的散文創作多以報導文學的面貌出現;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難民營的工作與當地人的生活實況,她以樸實的筆觸傳達其深入泰國、柬埔寨等地的所見所聞,紀錄當地人民經歷的煎熬苦難,以及人類面對磨難時所表現的卑微與堅毅。她曾經獲頒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中山文藝報導文學獎、主要作品有《邊陲的燈火》、《知風草之歌》、《在椰糖樹的平原上》、《切夢刀》等。

最新相關報導:2012.02 Taiwan Review-Helping the Helpless

延伸閱讀:
知風草文教協會
[柬埔寨]吳哥夢難圓:一條黃澄澄的路..
[柬埔寨]荒地有情-和難胞一起過新年

_MG_1864.JPG

_MG_2055.JPG

_MG_2295.JPG

_MG_2545.JPG

_MG_2696.JPG

IMG_6480.JPG

IMG_1537.JPG

IMG_8653.JPG

IMG_6719.JPG

IMG_88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