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基本資料
摩洛哥國名:1957年8月14日正式定國名為摩洛哥王國(Kingdom of Morocco),是非洲大陸西北部的一個國家。
人口:全國總人口34,859,364萬人。
面積:國土面積大約45.9萬平方公里。全國海岸線總長約2,600多公里。摩洛哥還有其他國家所沒有窘況,就是在他們自己的國土境內,有二個地方不屬於他們自己統治的國土,一個稱為『休達』、另一個叫作『梅利利亞』,卻是西班牙管轄的領土,他們認為這些應該是屬於摩洛哥的土地。
地理位置:摩洛哥王國位於非洲西北端,西面瀕臨大西洋,北邊望著地中海,並且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扼守著大西洋與地中海的門戶大關。東邊、南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南部為摩洛哥實際佔領的西撒哈拉地區,但目前摩洛哥所佔領的這些地區(西撒哈拉),無法獲得美英等國的承認(1979年摩洛哥佔領西撒哈拉),如果以目前她所佔領的西撒哈拉地區來算,她的南方就是和茅利塔尼亞為界。
語言: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在摩洛哥境內還有許多地方語言,而法語和西班牙語也被同時使用。
歷史: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這裡與歐洲大陸相當的近,只隔著一個直布羅陀海峽,所以自從50萬年以來,摩洛哥所在的地方是非洲和歐洲之間,來往的一處進出點(交通要道)。考古發現證明這裡很早就有人居住了。
目前考證,最早定居在這裡的是柏柏爾人,而柏柏爾人是從哪裡來的就以無從考證。
直到西元七世紀時,阿拉伯人來到此地,並在西元八世紀的時候,開始建立王國。
在中世紀時期,統治這裡的有些是柏柏爾人,有些是阿拉伯人。
但到了十五世紀之後,摩洛哥就受到多個西方列強國家,假藉以國際警察的名譽,強行的入侵。
20世紀初期的摩洛哥危機(有第一次與第二次摩洛哥危機),都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重要的因素之一。
1912年3月,在英國私相交換利益的同意下,法國以『保護國』的名譽,強行佔領摩洛哥。
直至1956年3、4月間,才分別脫離法國與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後,宣布獨立。
現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從1999年登基後,以加強國家的民主化為主,對內試圖緩和貧困和保證社會治安,對外保持比較溫和的伊斯蘭國家政策,因此摩洛哥也就成為中東與歐美對話的一個重要中間人。
摩洛哥的另一段歷史:摩洛哥南部的西撒哈拉地區,自從1975年西班牙撤出後,即與西撒哈拉獨立運動組織Polisario Front(這個組織受到阿爾及利亞支持),同時與茅利塔尼亞投入該地區的主權爭奪。直到1979年茅利塔尼亞宣佈放棄該地區主權的主張後,摩洛哥與Polisario Front形成對峙,嗣於1991年受聯合國調停,同意以公投決定該區政治地位,只是目前就選民的資格問題,雙方迄今尚未達成共識。
政體:摩洛哥是一個君主立憲多黨制的國家。
制度:國王擁有比較大的權利,依據摩洛哥的憲法,國王可以解散國會與任命總理的權利。該國於1996年9月13日,公民投票通過修憲,增設了參議院,規定議會實行兩院制,參議院共270席,間接選舉產生,每三年更換三分之一。眾議院共325 席,由人民直選,任期5年。
行政區分:全國共有37個省:Agadir、Al Hoceima、Azilal、Beni Mellal、Ben Slimane、Boulemane、 Chaouen、El Jadida、El Kelaa des Srarhna、Er Rachidia、Essaouira、Fes、Figuig、Guelmim、Ifrane、Kenitra、Khemisset、Khenifra、Khouribga、Laayoune、Larache、Marrakech、Meknes、Nador、Ouarzazate、Oujda、Safi、Settat、Sidi Kacem、Tanger、Tan-Tan、Taounate、Taroudannt、Tata、Taza、Tetouan、Tiznit。
二個特區:Casablanca、Rabat-Sale。
首都:拉巴特、人口有182萬人。
最大城市:達爾貝達(卡薩布蘭加),人口有350萬人(舊稱卡薩布蘭加)。
費斯:大約有有105萬人。
馬拉喀什:大約有89萬人。
阿加迪爾是摩洛哥蘇斯(Souss)地區的首府,人口48萬人。
種族:摩洛哥有80%的居民是阿拉伯人,18%是柏柏爾人,另外有一部分是猶太人與非洲人。
宗教:大多數是遜尼派教徒,約有98.7%。此外還有少數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1.1%)。
飲食:由於摩洛哥也是一個虔誠的伊斯蘭教信仰國家,所以不吃豬肉的食物,大部份的主食是以羊肉為主,牛肉、雞肉也是常見的主食種類,食物中會佐以各式香料調味,搭配的是各式的麵包。
地形:阿特拉斯山脈橫貫全國,其中圖蔔卡勒山是全國最高點(4165米)。
氣候:摩洛哥位於非洲西北部亞熱帶地區,整個氣候夏季乾燥、炎熱,冬季溫和、潮濕。但北部沿海受地中海影響,基本為地中海式氣候,四季溫和,西面和西北部沿海受大西洋影響。一月份平均氣溫12°C,四月平均氣溫20°C,七月平均氣溫22 - 28°C。阿特拉斯山地區多雨雪,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氣候炎熱、少雨。從北部到中部年均降雨量為800 - 200毫米。
旅遊季節:如果以天氣為考量的話,最佳旅遊季節是三月至五月,天氣較溫和、少雨。第二選擇日期為九月至十一月,此時的天氣怡人,但要留意回教國家的齋戒月,雖然正確日期每年根據伊斯蘭月曆而不同,但通常在此段時間出現,旅遊時會帶來不便。六七八月天氣非常炎熱,而且是旺季,太多歐美遊客。冬天為雨季,沿岸地區比較和暖,約十多度,但夜間天氣較低,要準備外套。在高山地區會有下雪的機會,務必要攜帶禦寒衣物。
經濟:摩洛哥國民經濟發展相當緩慢,在許多方面依靠外來資助,最主要的經濟部門是旅遊業、漁業和磷酸礦的出口,還有紡織品、電子零件、肥料、石油製品也是她經濟重要的來源。農業與牧業也比較重要,是屬地方產業,但受氣候影響比較大。
貨幣:第漢(Dirham)又稱為迪拉姆,簡寫為MAD。
時差:UTC+0,比台灣慢8小時。
電壓:220伏特、法式兩圓腳插座。
國際電話區號:212。
交通:摩洛哥境內有兩個主要的國際機場,一個是北部的卡薩布蘭加機場,及南部的馬拉喀什國際機場。從台灣出發並沒有直飛的航班可以搭乘,必須到歐洲轉機前往,大致要在巴黎、倫敦、馬德里…等地轉機。
簽證:摩洛哥在台灣沒有簽證辦事處,因此不管商務簽證或旅遊簽證,均需要送到外站作業(日本、香港)。申請時間大約為一個星期費用大約需要5500元以上(洽各大旅行社)。
特定假日:獨立宣言日:1月11日。
勞動節:5月1日。
國王登基日:7月30日。
EDDAHAB WADI回歸日:8月14日。
國王與人民革命日:8月20日。
青年節:也是國王生日,8月21日。
綠色進軍節:11月6日。
獨立日:11月8日。
回曆節日:回曆新年,開齋節,宰牲節和先知生日(回曆節日按回曆計算,每年有所不同)。
每年8月份的前後,為摩洛哥休假期(回曆的活動開始),摩洛哥政府等公職部門、企業等職員將陸續休假。
注意事項
簽證:前往摩洛哥經商、旅遊一定要先辦好簽證手續!
海關規定:摩洛哥對於外匯外幣攜帶進出沒有管制,但是!絕對不要跟黑市換錢!進出摩洛哥海關規定詳列於後!
治安狀況:首都拉巴特的治安狀況比較好,但偶爾還會有偷盜和搶劫事件,建議留心保管貴重物品,晚間外出最好不要單獨出行,盡量結伴同行,不去偏僻地方,且不宜在飯店以外的地方逗留太晚。
該國總體治安還算不錯,但在老城等地購物時需注意保管好個人物品。
風俗:摩洛哥為伊斯蘭國家,大部分居民為穆斯林,請遊客尊重當地信仰和習俗,請不要批評、指導別人的宗教信仰。
摩洛哥境內大多的清真寺並不開放給觀光客進入。
穆斯林不吃豬肉及含豬肉、豬油的食品。
每年回曆的九月為伊斯蘭教的齋戒月,在此期間,非穆斯林人員應避免在公共場所進食、進水。
與穆斯林見面打招呼時可以握手,但部分傳統觀念較深的,還是嚴格禁止婦女與男性握手的。
穆斯林在作禱告時,請勿打擾、拍照。
對當地居民拍照時,應事先徵得對方同意,與當地婦女拍照時,請不要搭肩勾背或摟腰。
進入對遊客開放的清真寺參觀時,應注意脫鞋,女士胳膊和腿部最好不要裸露。
參觀清真寺及博物館時,不管是男女均不可穿著露背裝、短褲,尤其是女子不可以穿尖底高跟鞋或脫鞋等裝扮。
氣候:摩洛哥屬非洲西北部亞熱帶地區,夏季乾燥炎熱,冬季溫和潮濕。但北部沿海受地中海影響,基本為地中海式氣候,四季溫和;西部和西北部沿海受大西洋影響,四季溫和潮濕;南部和東南部靠近撒哈拉大沙漠,四季炎熱乾燥。
摩洛哥境內氣溫由西北部向東南部遞增,降水量由西北部向東南部遞減。
一月份平均氣溫12°C(平均最低氣溫約6°C)。
四月平均氣溫20°C。
七月平均氣溫22 28°C(平均最高氣溫約36°C)。
從北部到中部年均降雨量為800~200毫米,南部接近0毫米。每年的雨季(10、11月至第二年的2、3月)西部沿海地區的洪水以及山區局部、即時的冰雹、滑坡、泥石流等。
進入沙漠地區由於風沙與陽光比較大,所以請準備長袖的上衣及頭巾、帽子等可遮避烈陽風沙的工具;還有太陽眼鏡與防曬油也是必備的工具。氣候乾燥!記得多喝水是有幫助的!
國際交通:摩洛哥有二個國際機場,分別是:一個是北部的卡薩布蘭加機場,及南部的馬拉喀什國際機場。台灣旅客要到達摩洛哥,目前沒有直飛的航班,台灣旅客必須從下列地區轉機巴黎、倫敦、馬德里…等地轉機。
旅遊旺季:每年5至10月是旅遊旺季(八月底以後到十月底有可能遇到伊斯蘭教的齋戒月),遊客數量特別的多,酒店等旅遊設施價格較高,一定要及早訂房。
作息:在國定假日或伊斯蘭教的節日裡,均為官方休息日,銀行與各機關皆上半天班。
其他:不得攜帶不利於摩洛哥國家安全、政治、宗教信仰和有損於摩洛哥王室形象,和不利於摩洛哥關於涉及西撒哈拉問題、立場的出版物或檔案進出摩洛哥國境。
在摩洛哥旅遊時,由於當地的交通狀況並不良好,尤其在馬拉喀什的鬧區,有腳踏車、機車、汽車、馬車一演出現的畫面,您要要過馬路則需要一點技巧與勇氣。
在馬拉喀什市區內,計程車非常方便,只是這裡的計程車不喜歡照表跳價,上車之前一定要先跟司機談好價錢,以免造成不愉快。
有些比較大的計程車,可以跟大家分攤車資,也就是除了您自己要包車,您也可以跟五、六個當地人擠在一台計程車裡,共同分攤車資。
在大部分地區的公共洗手間,是需另外付費的。
絕對嚴禁向警察、警車、軍車、部隊、油庫、政府機關及機場照相、攝影。 在機場、銀行或飯店可用美元或歐元兌換當地貨幣,但請謹記索取匯兌收據,您可在離境時需憑收據和外匯申報證明,兌回原先兌換的幣種。
這裡的海岸線有2,600多公里,如果安排海邊遊泳、戲水時,請務必注意海上的遊泳安全。
氣候乾旱炎熱時,記得應適當補充水份。
一般衛生用品,藥物,日常用品,零食都可在大型連鎖超級市場買到,不用帶過量。
再次提醒!如果還要攜帶大額現金(外幣)出境的話,應在入境時向海關申報。
這裡雖然沒有外匯管制,但也不允許與當地黑市兌換買賣外幣,出入境申報請參考以下的出入境海關規定。
進出摩洛哥海關特別規定:
◆進出摩洛哥國境須持有有效護照(效期六個月以上)。
◆進出摩洛哥國境所持有效護照上必須具有有效的摩洛哥簽證。
◆不得攜帶危險品、爆炸品、易腐蝕品進出摩洛哥國境。
◆不得攜帶不利於摩洛哥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政治、宗教信仰、公共道德和有損於摩洛哥王室形象,和不利於摩洛哥關於涉及西撒哈拉問題立場的出版物、檔案、磁帶、視聽製品等物品、資料或檔案進出摩洛哥國境。
◆不得攜帶麻醉品進出摩洛哥國境。
◆不得攜帶槍支彈藥進入摩洛哥。
◆摩洛哥海關規定,嚴格禁止帶進、帶出摩洛哥該國的貨幣迪拉姆。大約超過500迪拉姆(1美元約合9.40迪拉姆),則有可能被視為超過了基本額度,您就有可能遭受麻煩。
◆攜帶外匯現鈔進入摩洛哥不須申報,但若出境時還要帶出外匯現鈔,攜帶超過50,000迪拉姆的等值外匯現鈔,則必須提供入境時填寫的攜入外匯申報單方可攜帶出境。
◆可攜帶旅行支票、銀行支票、郵政支票和信用卡等進出摩洛哥國境,但這些(旅行支票)在大都市使用比較方便。
入境摩洛哥時:
◆每人可攜帶個人使用的衣著用品進入摩洛哥國境。摩洛哥海關也規定進入摩洛哥國境時,每人可攜帶1升瓶裝的葡萄酒一瓶,和1升酒精類飲料或同等含量的烈酒一瓶。
◆摩洛哥海關規定可攜帶香煙數量為兩條,或者重量為250克此類產品的配料。
◆摩洛哥海關規定可攜帶容量為150ml的香水一瓶和容量為250ml的化妝水一瓶。
◆進入摩洛哥國境可攜帶的紀念品、禮品等的總價值限制在價值2000迪拉姆之內。
◆旅客可攜帶個人使用或職業的照相機、攝像機、望遠鏡或外接硬碟等入境,但必須於離境時將此類物品帶出。
◆可攜帶個人使用的少量的藥品入境。
◆進入摩洛哥國境可攜帶個人使用或職業需要的答錄機、收音機、可擕式電視機、印表機、筆記本電腦進入摩洛哥,但出境時必須帶出。
出境摩洛哥時:
一、不需辦理手續的物品:
◆原產於摩洛哥的工藝品、旅遊紀念品等東西,雖然沒有限制,但須出具可證明其付款方式、地點和價格的原始發票,海關有時候會抽檢。
◆裝飾性礦石製品、化石等(不超過10件),須出具可證明其付款方式、地點和價格的原始購物發票。
二、須辦理相關手續的物品:
◆藝術品、收藏品和古董,須有文化事務局的許可,同時在出境時須出具可證明其付款方式、地點和價格的原始發票。
景點介紹
一、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這裡最有的是-哈桑清真寺,它曾經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四周總共有16個門,但卻毀於15世紀的一次大地震,現在是拉巴特最著名的古蹟。聳立在寺門前的哈桑塔(宣禮塔)仍完整無缺,玫瑰色建築美輪美奐,塔尖離地有19公尺,高聳入雲,極為壯觀。
二、達爾貝達(卡薩布蘭加):達爾貝達舊稱卡薩布蘭加、意思為『白房子』,卡薩布蘭加西臨大西洋,東北距首都拉巴特92公里,二城之間有高速公路相通,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行政建制為16大區之一,下轄9個省。市區與郊區總面積約1,650平方公里,人口有350萬人。
卡薩布蘭加雖然不是摩洛哥的首都,但確是摩洛哥的經濟大城,現在除了是摩洛哥最大的國際都市。這裡集中了全國工商企業約60%,也是外國公司和金融代表機構的所在地,更是全國海、陸、空交通樞紐;卡薩港還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和非洲第4大港口,位於卡薩布蘭加的穆罕默德五世機場,是全國最大的國際機場,有20多條國際航線通往歐、美、非洲國家。
哈桑二世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位於卡薩布蘭加市區西北部,座落在伊斯蘭世界最西端。整個清真寺可同時容納10萬人祈禱,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和麥迪那清真寺之後。
哈桑二世清真寺小簡介:1987年8月動工修建,1993年8月30日落成,全部工程由法國一家公司承包。該清真寺耗資5億多美元,五分之三的經費由國內外捐贈,其餘由摩洛哥政府撥款。占地面積9公頃,最重要的其中三分之一面積建在海上,以紀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而來。主體工程建築面積2公頃,長200米,寬100米,高60米。屋頂可啟閉,25扇自動門全部由鈦合金鑄成,可抗海水腐蝕,寺內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據說是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被譽為穆斯林世界的一大“寶物”,內外裝修十分精美。清真寺的宣禮塔高172米,夜晚自宣禮塔頂有雷射光束射向聖地麥加,塔內有電梯。清真寺主體建築地下有浴室和停車場,附屬建築還有宗教學校、國家圖書館、博物館。
三、坦吉爾:坦吉爾是摩洛哥北部重要城市,位於非洲大陸的西北端,大西洋和地中海在此交匯,為非洲陸路通往歐洲的必經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坦吉爾歷史悠久,西元前146年成為著名大城市,稱丹吉斯。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法國人都相繼統治過這裏,使之變成一座國際性城市。
坦吉爾旅遊資料豐富,充足的陽光、數不盡的海灘和大量的歷史古跡,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遊客。市區保留了一些十九世紀的建築,有天主教堂、大教堂、朝向海上的炮樓等。
非洲西北點斯派特爾角,晴天時隔直布羅陀海峽可看見對面西班牙安達魯斯海岸。附近有海格立斯(大力神)石灰岩洞,臨海洞口宛若非洲大陸的輪廓。馬拉巴塔角位於城東,有馬拉巴塔古城堡。
四、馬拉喀什:馬拉喀什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有南部首都之稱,也是摩洛哥旅遊勝地。該城於1062年穆瓦黑杜王朝開始建設,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著名的“紅城”(建築物的顏色是紅褐色)建於1070年,被認為是純正穆斯林的建築藝術。摩洛哥皇室的35座宮殿中,也只有馬拉喀什的宮殿可以讓人參觀。
城內著名的建築“庫杜比亞清真寺”建於1157年,是北非優美的藝術建築之一,其宣禮塔用紅色石頭建成,高77米,是當時北非最高的建築物,從城內任何一個角度都可看到它,對遊人來說猶如一座“燈塔”。
馬拉喀什的城牆也是用紅色泥土建成,牆高5米,厚2米,長12公里,於1126年建成,至今仍保留部分遺址。郊區散佈著近10萬棵椰棗樹,景色十分壯觀,也是旅遊的一個靓點。
從12世紀至16世紀,在馬拉喀什曾出現一些有名的歷史人物,稱為“七聖徒”。當地還有人說去朝聖“七聖徒”,也就是去馬拉喀什的意思。
五、阿加迪爾:阿加迪爾是摩洛哥南方的門戶,也是摩洛哥蘇斯(Souss)地區的首府,全年氣候溫和,陽光充足,海濱浴場長達9公里。1960年遭受地震後建設成為現代化的旅遊勝地。人口48萬人。『阿加迪爾』不只是摩洛哥也是北非最大的遠洋漁船基地港。
六、菲斯:摩洛哥第二大城及第一個回教王朝之國都-菲斯,為四大皇城中歷史最悠久,也是摩洛哥一千多年來宗教、文化與藝術之中心、伊斯蘭的聖地,被譽為摩洛哥的“學術首都”,現為菲斯大區首府所在地,菲斯大區下轄五省。
該城於西元808年由伊德利斯二世興建,後幾經盛衰,留下許多歷史古跡,有許多漂亮的宮殿和780多個大小清真寺。菲斯舊城區,也是北非最大的舊市集,9,400條錯綜複雜的街道,仿如迷宮一般,騾子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走在古城中,彷彿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的場景。
菲斯老城佔地250公頃,17公里長的城牆基本完好,保留著濃厚的阿拉伯色彩,傳統手工業頗富盛名,城內的手工業中心,陳列了菲斯生產的各類手工藝品。有現代陶瓷廠,還有餐具和家庭日用陶器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菲斯老城,定為世界重點文物緊急搶救項目。
老城內的卡拉維因大學建於西元862年,號稱世界最古老的大學,其所屬圖書館早在中世紀就已經非常有名,收藏有帶彩色畫面的古蘭經,以及大量手抄本和其他古籍。
在卡薩布蘭加哈桑二世清真寺建成前,卡拉維因清真寺為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可容納2萬名教徒祈禱。整座建築由270根廊柱支撐,用大理石、石灰、石膏、雞蛋清等為原料建造而成。由於當時摩洛哥不產大理石,因而是用一噸糖換一噸大理石,由義大利進口運抵菲斯的。
菲斯是著名的北非蘇菲派伊斯蘭的聖地,那裡有許多著名的古代蘇菲伊瑪目陵墓,例如,1196年伊瑪目穆罕默德‧提賈尼創建了第一座伊斯蘭經學院,吸引世界各地的學者到那裡講學和學術交流。
每年六月,是伊瑪目提賈尼紀念日,世界各地的客人參加紀念活動,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提賈尼學派門徒,也有聞名而來的參觀者。
這裡的『阿納尼亞』和『阿塔林』伊斯蘭高等學校,均建於14世紀,被視為菲斯最漂亮的校園,有噴水泉,祈禱所和學生宿舍。這些學校建築的華麗及裝修的精美,超出當時的一般建築水準,從地面到房頂,大理石、陶瓷鑲片、石膏和雪松木雕、琉璃瓦,渾然一體。
七、梅克內斯:梅克內斯市是梅克內斯大區首府所在地,地位相當重要,處於摩洛哥東西、南北各重鎮的要衝。該城建於西元9世紀,阿拉維王朝的穆萊伊斯梅爾蘇丹於1672年在此建都,素有“伊斯梅爾首都”之稱。城?有許多名勝古跡,為旅遊勝地。
老城有長達45公里的城牆,城內有龐大的古代糧倉,和據說可以關押2萬名俘虜和奴隸的地下監獄,還有4公頃大的水池(相當於巴黎的協和廣場),還有可飼養12,000匹馬的馬廄。附近的沃留畢里斯有古羅馬城市遺跡。
八、沃留畢里斯:即牽牛花城,位於梅克內斯市北30公里處,始建於西元前3世紀,是羅馬帝國的前哨城市,西元前1世紀,曾是JUBA II,即茹巴二世的行宮。西元2、3世紀,曾盛極一時,是羅馬帝國橄欖油主要供應地,和鬥獸場動物的採辦地。
隨著羅馬人退守地中海,沃留畢里斯城開始衰落,到西元8世紀,阿拉伯王國建都菲斯,沃留畢里斯居民遷往菲斯,後來城裡的財寶被盜用來裝飾梅克內斯的王宮,直至1755年一場以里斯本為震央的大地震,在強烈的餘波下,將這裡夷為平地。
目前在拉巴特的考古博物館,陳列有不少從沃留畢里斯挖掘出來的珍寶。
===========摩洛哥文化遺產=================
以下摩洛哥的世界文化遺產參考資料,文章內容摘錄自墨刻出版 林志恆 先生編輯的『世界遺產知識大學堂』一書,在此特別推薦此書,絕對值得您購買、珍藏。
費茲舊城Median of Fez【UNESCO, 1981】
費茲從12世紀起,就已是鼎盛的城市,而舊城區裡的大學也是世上最古老的一座。尤其在13~15世紀時的馬里尼德(Merenid)朝代,取代馬拉喀什(Marrakesh)成為首都,帶領摩洛哥進入黃金時期。
從阿拉伯人橫掃北非的領域後,費茲一直是伊斯蘭文化重鎮,而伊斯蘭的代表顏色為綠色,也因此綠色就成為費茲的象徵色,從城牆到大門都可清楚的觀察到這特色。而每個朝代都在這個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遺留了一些象徵性的建築,就連摩洛哥獨立也是起源於此。雖然摩洛哥已在1912年遷都至拉巴特,費茲仍是摩洛哥最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中心。
費茲舊城區裡的巷弄高達五千多條其中的清真寺、市集、工藝工作室、皮革染料廠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活像一座戶外博物館,走一趟這裡,就能領略到摩洛哥的萬種風情。
馬拉喀什舊城 【UNESCO, 1985】
馬拉喀什於1070年建城,是摩洛哥的第二大城市,曾經貴為皇城,現存完整的城牆約有10公尺高,全長將近16公里,計有20個城門及200座塔樓,紅色的城牆從中世紀建城以來就不曾改變,黃昏時整個城牆都變成紅色是最美的時刻。它護衛著皇宮與人民的生活,牆內的市區仍保存多采多姿的傳統風格。
迦瑪艾爾芬納廣場(Djemeaael-Fna)位於舊城區的中央,也是最熱鬧的商業交易中心。其中著名的地標,則非古圖比亞清真寺(Koutoubia Masque)莫屬,說它是北非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建築亦不為過。
薩丁安墓園(Saadian Tombs)則是歷代國王安息之處,建於15世紀,有著完美的安達魯西亞風格,四周為壁磚,豎立著大理石圓柱。
巴西亞皇宮(El Bahia Palace)是摩洛哥少數對外開放而且保存完好的皇宮之一,花園、中庭、華麗的房間、噴泉,每個房間都精心設計過。
阿伊特本哈度Ksar of Ait-Ben-Haddou 【UNESCO, 1987】
阿伊特本哈度村是一座位於摩洛哥南部撒哈拉沙漠經商路線上的防禦性村莊,以傳統的圍牆土制建築為主要特色。古城傲然聳立在金黃色的山丘上,居高臨下,視野寬廣,那些殘垣斷壁由歲月打造,未經修復的城池更凸顯蒼勁雄偉,不愧是在荒野中獨自享受著八百多年寂寥的古城,令人驚豔不已。
本村的建築群最早可以追溯到900年前,除了高聳的圍牆之外,四周還有箭塔可以幫助抵禦外敵,充分展現了典型的北非建築風格。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是多部好萊塢經典電影取景之處,有二十多部國際電影更以此城廓為重要背景,包括了經典名作《阿拉伯的勞倫斯》及《神鬼戰士》。
陶瑞特古城堡,雖已空置,但經UNESCO的整修,目前已恢復舊日的風采。
麥肯娜斯古城Historic City of Menkne´s【UNESCO, 1996】
麥肯娜斯位於摩洛哥北部,原是一座防禦性城鎮,到了17世紀,阿拉維特王朝(Alaouite dynasty)第二任統治者穆雷•伊斯梅爾(Moulay Ismail)將首都遷移過來,這裡便發展成一座雄偉的西班牙-摩爾式城市,至今仍保存得相當完整。本地建築物的最大特色在於高聳的外牆和巨大的門,充分展現了伊斯蘭與歐洲風格之間的完美融合。
遺跡廣場是連接舊城和皇宮的地方。穆雷•伊斯梅爾將這裡當作是皇宮前的廣場、花園、馬廄、水池,並且從這裡開始,興建厚實的城牆將自己的領地包圍住。面對廣場的正前方便是赫赫有名的勝利大門(Bab Mansour el Aleuj),這是進入皇宮的主要大門,其字義是指「改信伊斯蘭教的基督徒勝利」。
穆雷•伊斯梅爾陵墓不只是個陵寢,同時也是唯一開放給非伊斯蘭教徒參觀的清真寺。這間美麗的陵墓最初建於17世紀,不過在18和20世紀時重新整修過,而穆雷•伊斯梅爾的太太和兒子同時也葬在這裡。
沃盧比利斯考古遺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Volubilis 【UNESCO, 1997】
沃盧比利斯建於西元前3世紀,是茅利塔尼亞-廷吉他納省(Mauretania Tingitana)的行政中心,也是羅馬帝國西部邊境上一個重要的殖民城市。
這裡土壤肥沃,物產豐饒,不僅繁榮富庶,也建有許多優美精緻的建築物。1755年,沃盧比利斯曾經遭到里斯本大地震的損毀,1914年起,考古學家開始透過出土的遺跡和文物,逐漸拼湊出這座羅馬古城的原始面貌。
提塔萬舊城Medina of T´etouan(Titawin) 【UNESCO, 1997】
位於摩洛哥北部的提塔萬(柏柏語意指眼睛),最早建於西元前3世紀,15世紀時,來自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摩爾人,繼馬里尼德人(Marinid)之後重建該城,並且首度築起城牆、大興房舍。
本城的的建築和藝術別具一格,展現出濃厚的安達魯西亞風情,至今仍然保存得相當完整。
索維拉舊城(原摩加多爾市)Medina of Essaouira(Mogador) 【UNESCO,2001】
索維拉是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根據考古研究,這裡從史前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現今的索維拉城是由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三世於18世紀所建,為的是增加與歐洲強權之間的貿易來往,由於當初奉命規劃索維拉城的是一名法國工程師西爾多•科納特(Th´eodore Corunt),因此這裡的建築充滿歐洲風格,也成為北非要塞海港的典型代表。索維拉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美如畫」,白色和藍色是城市的主題色,這裡終年氣候宜人,居民天性淳樸善良,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眾多的古老建築。在古城砲台圍牆可欣賞號稱摩洛哥第一的落日美景。
索維拉ESSAOUIRA:是摩洛哥大西洋沿岸最有魅力的城市,古城,城堡和炮塔與熱鬧非凡的碼頭區、市民聚集的哈桑廣場,處處可見來來往往的漁夫、商人、手工匠,還有氣定神閒的遊客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迷宮般的當地社區、錯綜複雜的小巷,無不讓人心醉神迷。
馬扎甘葡萄牙城(今傑迪代市)Portuguese City of Mazagan(El Jadida) 【UNESCO, 2004】
馬扎甘位於摩洛哥卡薩布蘭加布(Casablanca)西南95公里處,現為傑迪代市的一部分。葡萄牙人曾在西元1502到1769年時占領這裡,並且修築軍事要塞,因此城牆和堡壘都保有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其他遺留至今的設施還包括水塔以及建於16世紀的晚期哥德式建築聖母升天教堂(Church of the Assumption)。本城是葡萄牙人在西非建立的早期殖民地之一,因此見證了歐洲與摩洛哥文明的交流與融合。
- Login to post comments
- 10013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