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畢波羅士,各年代混雜的考古遺址

來到了這趟中東行的第一個景點,其實有點震撼。心裡想著:難道這趟旅行就要看著這些遺跡,拼湊出當年的繁華,這跟當年念地質系跟老師出野外一般,要想像哪塊岩石當年在海底,哪些又在潮澗帶,哪些又是被板塊推擠或是火山爆發所導致的結果嗎?

(上圖:中間的是古城牆,往下挖,城內城外都有遺跡)

畢波羅士在黎巴嫩貝魯特北邊的一個小港口,考古的遺跡可以找到七千年前人類生活的過往,距今五千年前,這裡就是貿易港口,當地的雪松木就是透過這個港口出口,雪松木可以做為草紙的原料,也因此聖經(Bibble)的名稱就是由畢波羅士(Byblos)而來的。

這裡的遺跡可以看到埃及的方尖碑、希臘羅馬的小劇場、拜占庭的馬賽克、墓園區、城牆、羅馬的三溫暖、十字軍建立的城堡等等,跨越了所有古文明的樣式都可以找的到,一直到近代的東方快車的鐵軌也可以看的到。這座海邊的貿易城市之所以那麼興盛,有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源源不斷的地下水源,還可以看到那水源的井洞口。

而這座城市最大的發現,還是在於腓尼基文字,在這邊發現了一座石棺,目前是放在貝魯特的國家博物館,石棺的故事容後面在說明。腓尼基文字被認為從埃及文字演變而來,然後變成希臘字母、拉丁字母而成為今日的英文字母,從象形轉變為讀音的一種文字。腓尼基天生就是經商,透過簡單的文字來記錄與交易,雖然在別處也有發現更早的腓尼基文字,但畢波羅士已經被約定俗成為腓尼基文字的發源地。

夕陽餘暉,我們看著海港外的十字軍城堡,不知道那是不是當年敘守的要塞。看完層層疊疊的遺址,或是為了考古把遺跡遷移後再往下挖的現象,何謂歷史文化,來中東的第一天,就上了一課。